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秦腔》读后感_1100字

(2019-08-29 14:46:19) 读后感

《秦腔》读后感1100字

差不多13个小时,读完了《秦腔》。

我的故乡也在陕西,关中平原一个县城小镇,距商洛大概300公里,经济略有差异,方言诸多类似,习惯基本相近,所以贾平凹在后记中提到陕西人读得懂,大概是秦人腔调的缘故吧。个中情景唤起我记事时的80年代初期生活场景,比如停电、比如种地、比如唱戏、比如同村吵架动手、比如计划生育、比如农业税费……

《秦腔》从一个众人眼中的‘‘疯子’’引生的视角观察、记录和评说一个村落的变迁。在政策边际效用递减中,土地承包到户激发高涨的热情回落后,‘’三农‘’转型期一个当地大家族夏家与几户普通百姓的生活。秦腔贯穿如终,既是方言、地方戏曲,也是腔调,特色鲜明,又是传统传承与没落、改变与升华、激荡与沉寂的诉说,更是一秒接一秒的点滴生活原生态。

如果没有外出读书和工作,贾平凹会是其中一员,我也是,晚十几年而已。我试着想我是哪个?似乎不是任何一个,又似乎任何一个都有点影子。有人为了生活远走他乡,有人为了前途抛家舍子,有人为了执念倔强不屈,每一个都是曾经身边鲜活的影子。

以前打电话回家,妈也经常念叨东家如何西家怎样,王家故事刘家长短,一个个影像就会在眼前飘过,儿时玩伴老迈长者呀呀孩童,都在岁月游走中变着,都是景致并无好坏,就如路边这一株是草,那一棵是树,这一个是桩,顶烈日迎风雨,都是生长!

十八岁外出读书前,全心全意要跳出农门离开家。二十多岁在新疆工作时一年回一次家,辗转几次坐上直达家中的短途巴士,听着熟悉的秦腔乡音,方言的吵嚷、粗话的叫骂,只觉得亲。

读完《秦腔》掩卷而思,书中人与曾经生活中那些周围人交织混编了,秦人秦腔嬉笑怒骂。秦腔不只是戏,是融入了秦人血脉的性情,生冷硬倔的特点何尝不是脸谱一样的多彩与丰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片土地上日日不辍的休养生息,不见得就不精彩。夏天义不就是夸父,俯身种地抬头看天淤地为念!

前几天带孩子们回老家,夜色中开车疾行,女儿问为什么那么黑,那是夜的本色,在深圳被灯光与霓虹覆盖的楼宇丛林里,她们难见真的夜。半夜三点,静的出奇的夜,久违的蟋蟀鸣叫陪我独坐,阵阵凉风中抬头,漫天繁星,密密布阵般的闪耀,恍然想起,二十多年没看过儿时一样多的星星了。

路走远了,心却还在。

当年李咏在节目中一句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懒汉齐吼秦腔引发声讨。一个吼道出豪迈,声讨矫情了。懒其实是知足常乐的豁达,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生活简单就是美。

想起一句网络名言,略作修改:生活不只诗和远方,更要眼前的苟且,这才是人生!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