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读后感_1800字
(2019-09-09 15:23:39) 读后感 -
《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读后感1800字
1、《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局的故事,吴迪遇上张明,注定一败涂地。
故事的开端,吴迪捧着一本看不懂的文学理论著作执着地看,并接受张明看似不怀好意的搭讪,当时我就想:这女孩太过单纯莽撞,蔑视世俗,也许她期许冲破规则的心使她不由自主向往危险的爱情;又或许年轻的心,还不懂墨守成规、安分守己。
他们从一开始就不算势均力敌的对手,张明的对手,应该是亚红。因为他们都属于同个世界,把爱情当成某种手段。但吴迪不一样,她也许骨子里藏着叛逆,以为轰轰烈烈的爱情才显得伟大。但她拿得起却放不下,即便一开始相遇她端着骄傲假装老练,但这份胆怯很快就露馅了,所以共度一夜后她的眼神里多了谦卑,拼命爱着又学会了隐忍妥协,目睹背叛后她疯狂执拗,最后用作践自己甚至轻贱生命来报复这段感情。
我相信她的爱深入骨髓,却无法认同她轻贱生命的爱情方式。
她说,”我完了。”看到这句话时我心里很难受,因为她再走不出这段感情带来的梦魇。或许这个姑娘像火,燃起熊熊烈火,她爱他亦恨他,也知道自己再得不到想要的爱情,所以宁愿燃烧至灰烬的最后一刻,只为在张明心底烙下印痕,去体会她的惨烈。
下半篇故事我觉得对张明如同一种轮回,因为他和胡亦无论是初相识,包括很多情节都让人似曾相识想到吴迪,她们同样天真无畏,渴望免于世俗,都被张明所吸引。但不一样的是胡亦不爱张明,因为张明已经收起他玩世不恭的叛逆,被困在梦魇里,再也渡不过岸的那一边。而胡亦的人物也没有太出彩的部分,仿佛只是透过她隐射张明的改变。深刻记得后半部分加强呈现了王朔的文字功底,很多地方写得很美、很深刻,让人感受到张明内心的荒芜。
但尽管王朔着了很多笔墨丰富这个痞子一样的男主,我还是没办法喜欢上这样一个角色,我觉得张明的放荡不羁没有原由,仿佛一个天生的不安份子。或许在八、九十年代那种人人向往开放张扬、蔑视规则的时代是夺目耀眼的,可惜这种具有时代色彩的人物设定已然不再是当下主流认可的类型。
2、《永失我爱》算是个中规中矩的悲剧,但我不认可这种成全,因为爱情开始也好,结束也罢,本来就是两个人的选择。凭什么牺牲一个人来成全另一个人的现世安好?更何况这种自大的牺牲?
结局的描写有种奇异的美,男主在肌无力性肌病再也无法控制和征服的时候,女主带着新婚丈夫出现了,眼睛像浸于一缸清水的雨花石,纯净滑润……而男主唯一仍自由的眼泪淌过毫无知觉的面颊,点点滴在女主那只向他伸来的美丽的手。
我想,也许他已完成他爱情中最伟大的成全。但最终失去“我爱”的不是男主,而是那个活下来被迫接受“成全”的人。
3、《无人喝彩》配角比主角更生动的一个故事,通篇有点啰嗦,男女主其实很作,不清不楚的“离婚”,然后把另外两个男女扯进他们幼稚的关系中,最后感情的升华依靠他人来理清,甚至最后男二对女主爱而不得,还仁义的帮助男主开创事业第二春。。。我该怎么评论男二这伟大的初恋情怀呢?里面活得最深刻悲剧的反而是一开始就以一个市井小人物出现的韩丽婷,活得不堪、但现实得令人忍不住叹息她的坚强。
4、《过把瘾就死》杜梅是个可爱、有点小女儿心机但又极端没有安全感的人,果然一来二往她的猜忌试探不断,终于把方言一步步逼得走投无路。无法评判谁对谁错,因为他们的相处诠释了什么是相爱容易相处难,即便双方努力也无法改善。结局有点雾里看花,但我也不想去猜测,也许潜意识里我认为他们的结合并不会有好的结果。
这几个短篇故事里角色的定位都很类似。女主大多爱情至上,爱上一个人就飞蛾扑火在所不惜,不管他是流氓还是废物。而男的大多是真假难辨的痞子,放荡不羁、胡说八道。看似满不在乎的走在阳光底下,一副直男癌末期的样子,但细看身上却已是满身伤痕、鲜血淋漓。
王朔的文字不矫情,读起来很爽快,描写有他自己独特的力量,尤其是比喻,让人不得不感叹他另辟蹊径的想象力,而有些地方细细读起来却又不失细致的美。但我还是觉得他的文字风格年代符号性太强,又缺乏深刻的背景带入及其他人物年代感互动。导致一旦脱离那个“如今是传统道德受到普遍蔑视的年代”,读起来就完全变了味,似乎人物刻意的为了颓废而颓废,掺了点幼稚冲动的青春叛逆文学的感觉。
虽然读起来不乏感同身受的地方,但也许几年前我会打出更高分吧,现在毕竟心态已发生了很多变化。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