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_1300字
(2019-08-08 03:14:13) 读后感 -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1300字
2018·NO.21
在各自的世界里想念
又是一场穿越半世纪的爱恋。
我不擅长看长篇小说,尤其是超过35万字的长篇。看《霍乱时期的爱情》时,就多次迸发放弃的念头,而看这本书,更多的是因为这是喜欢的村上春树喜欢的作家的代表作品。因为这个念头而坚持下来的,在读者圈里频频出现。
玛丽恩、露西、埃迪、哈利、特德、艾伦、汉娜、罗伊…这是唯一一本看过但却未因人名而搞混的文学作品。故事分为三部分,每部分有有主题:第一部分是夏天,火热故事的开始——埃迪与玛丽恩的旷世之恋,露西破烂不堪的家庭——这是一场发生在夏天的故事,带着闷热的海风,掀起了露西和埃迪的人生篇章;第二部分是主体,以露西作为主要描写者,写中年作家的生活——父亲去世,自己私生活紊乱,闯入生命的其他人频频露出重要性,这个秋天是一部分事情的结果,又是下部分事情的起因。就像秋天本身,是硕果累累的季节,又是下一个播种的季节;第三部分是尾声,以哈利的视角直接切入,紧呈上部分的罗伊之死,串起了整本书。这个男人的出现,弥补了露西空洞的生活,并推动情节发展——埃迪重新认识到自己爱的是玛丽恩,而非露西,而就在他频繁思考的时候,玛丽恩出现了。
这是一本关于亲情、爱情、性和伦理的书。以亲情开始,以亲情结束,穿插着伟大的爱情和无所谓的性,透露着对对人性的反思和教诲。本书完美地阐释着什么是高超的讲故事能力,没有任何一个细节是多余的,任何前文细节在后文都有得到呼应。
这是一个全靠文字书写故事的世界,这是一家靠写作为生的家庭。书将他们聚拢在一起,童书、女性友谊之书、老女人爱恋之书、侦探之书…书隐形于其中,是故事发展的粘合剂,是车厢与车厢的衔接。
尝过了失去爱子的痛,就以杜绝再次爱上别人来杜绝再次受到伤害,这是玛丽恩在失去两个儿子后的生活。她活得孤独且骄傲,她爱得厚重又单薄。如不厚重,怎会一味地心疼女儿,如非单薄,她又怎能三十七年对女儿不闻不问,而只是躲在自己的角落,用自己的方式缅怀自己的儿子?孩子四岁时自己离开,孙子四岁时归来,这对玛丽恩而言岂止是上天注定。
自幼生活在残缺的家庭里,父亲淫乱的性伴侣,母亲对自己的不关心,造就了露西孤僻的性格。在未再次遇见埃迪前,露西恨母亲;听埃迪描述了母亲之事后,露西开始会怀念母亲。而她对母亲的思念和理解,在自己成为母亲之后得到了升华——爱到极致就会害怕失去——她乖离的性格慢慢地被愈合。先是被艾伦,接着被儿子,然后被哈利,最后被母亲,每个人都她爱的,也是被爱的。作家露西,终于有了自己的温暖之家。
穷途潦倒的埃迪,靠仅有的回忆写书,写自己的故事。作为一名作家,他并不合格,可又有何关系呢。他爱玛丽恩,爱了三十七年,把他与她的情节写进他的小说,而且从不停止找她。你会心疼他,心疼他的性启蒙经历,但你也会佩服他,佩服他爱恋一个年长自己十几岁的老妇人长达三十余年。这爱恋,不受控制和影响,不受玛丽恩的离开。我爱你,这就够了。
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地生活着、思念着。有的人死了,死得离奇,却又死得那么让人惦记。而活下来的人,兜兜转转,又凑成了一个完整的圆,这个完整的圆叫做“家”。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