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东坡传(纪念典藏版)》读后感_1000字
(2019-08-30 07:26:26) 读后感 -
《苏东坡传(纪念典藏版)》读后感1000字
当文人仰慕另一个文人
当一个文人极其仰慕另一个文人,他会怎么做?林语堂先生的做法是为他写个传记,这是标准文人的做法。当然,以我的偏见来看,被仰慕之人肯定不与林先生处于同一时代,我以为,文人总是相轻的。扯远了,《苏东坡传》即是林语堂先生表达钦慕之情的产物,这是一篇有感情色彩的传记,字里行间透露着林先生对苏先生的赞许、仰慕。苏先生春风得意,文字上透出轻快欢愉;苏先生被贬流放,愤恨担忧之情溢出文字;苏先生逍遥谪居,文字中不无感慨叹谓,恨不得与苏先生生于同一年代。
苏轼,在中国文史上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国,无论谁,几乎都知道他的“大江东去”。学识浅薄如我,已非常中意“十年生死两茫茫”。所以,了解这样一位家喻户晓又伟大的人物,读一读林先生的《苏东坡传》是必须的功课。
苏东坡出生于四川眉州,苏门三学士,一家人全是大学问家。自少年起,就有着超乎常人的潜质,自带主角光环出场。二十岁科举应试,震惊文学泰斗欧阳修,但欧认为苏的答卷为其朋友所写,所以将其名列第二。自二十五岁起,步入政坛,中间因母丧、妻丧、父丧服孝数年。
在我以为,文人中很少适宜从政的,像苏轼这样的大文豪更不该从政。虽然从林先生的传记中来看,苏轼做官做的还不错,心系群众、为民谋利、兢兢业业,但我心里是怀疑的。林先生在肯定苏先生的政绩时,刻意将苏先生党争对手,另一个文学大家暨改革家王安石描画成跳梁小丑,以此来完满苏先生的从政之绩,这样做或可指摘。
苏先生的从政经历,留下不少经典文献、杭州苏堤等几大工程。由于对变法意见不同,卷入党争,先是被王安石,后被章惇不断流放。其后半生基本就在谪迁与流放中度过了。
即使这样颠沛流离的后半生,也无法掩盖其才华的迸发。岁月将苏先生锤炼成散文家、大词人、诗人、书法家、画家,优秀的工程师、酿酒家、佛教者。他的多才多艺为人所称道,他的乐天派性格、他的真笃诚恳为人所敬仰和喜爱。
读苏东坡传,还有一较深感触,米芾、黄庭坚、李公麟,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辙、苏洵,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家全部与苏轼熟稔。那真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无怪乎林先生心向往之。无奈只能在这时代隔空感怀这位旷古奇才。
《苏东坡传》是林先生用英文写就的,后又转译为中文。关于林语堂先生,听其名多,读过其小品文,其长篇作品,这还是第一本。另外,幽默一词还是林先生首创的呢。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