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后感_900字
(2019-08-07 05:28:04) 读后感 -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后感900字
我是冲着诺奖去看的。
看外国作品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不太懂那个国家的文化和背景,习惯和风俗,那么有些地方就会莫名其妙。这是通病。
我估计别国的读者冲着诺奖来读莫言的作品,出现这种隔膜的机会更甚,毕竟中国语言的文化背景更深更厚,相应的,隔膜也会更深罢!
但是,只要你够耐心,石黑一雄的这部作品,是能够理解的。难度刚刚好,需要你垫垫脚!
最大的感受是,梦幻一样迷离的回忆,就如书名一样——“远山淡影”,充斥在主人公的叙述里,也是整部作品的线索。而一会现实一会回忆的交错,明暗两条线索的轮换也让作品充满了梦幻色彩。在这里,不得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其次,从内容上看,本文的中心情节是景子的自杀事件。但是作者避实就虚,游刃于万里子的童年,从万里子的童年里折射景子的童年。战争的对于儿童的灾难性影响,是这部作品的主题。不仅仅是这样,作品还广视角地描写了战后长崎的各阶层的变化,悦子,佐智子,藤原太太,都是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妇女,但是她们对于重建生活,却又各有不同。观念也在改变,作品着意表现保守的绪方先生和他的学生——主张民主自由的重田之间的冲突,偶然听到的夫妻之间关于投票选举的分歧等等,都深刻表现了战后日本在思想领域内的变化。
我猜世界各地的读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肯定会比读莫言的小说快意。毕竟石黑作品的长崎原子弹袭击事件的背景人尽皆知。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国际视角吧?中国在过去一百年里,为啥没有几个诺奖获得者?也许,也与中国作家中缺乏国际视角有关吧?
鲁迅曾经痛斥“文学与出汗”,但是,永恒的人性是有的。大家去总结好的文学作品,包括其他一切经典的文艺作品,它们的着眼点之一,就是这永恒的人性!石黑的这部作品,也着力描写了主人公悦子的内心,她谦逊隐忍的背后是经历战争后的虚伪冷酷自私,连叙述回忆,也把自己的罪愆转移到一个虚无的对象上——佐智子和她的女儿万里子身上。读外国作品,不得不说的是,专注于人性,你便可以登堂入室。
最后,如果真要对它做一个总的评价,那就是,它不愧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经典!——曾光于重庆大学城2018.5.23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