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_1300字
(2019-08-11 23:20:37) 读后感 -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1300字
26小时43分钟,一气呵成,昏天暗地的……
此前对《红楼梦》的认知,仅限于87版电视连续剧的普及、原著前80回一遍不到的皮毛阅读和后40回的只字未碰,所以断不敢对这部巨著妄加评论贻笑大方。下面仅对此书做个简单介绍,为尚未看过此书的小伙伴当个导游,做选择上的参考。
白先勇先生,作家、昆曲制作人,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退休前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用中英双语讲授了20多年的《红楼梦》导读。
2014年春,白先勇先生应邀在台北大学开“红楼梦导读”通识课,本书正是项秋萍根据白老的课堂讲稿整理的。台大最初的规划是每周导读八回,全学期读完一百二十回。但导着导着,白老觉得很多内容需要跟大家分享,就从“导读”变成“细说”。
于是,课程由原计划的一个学期延长至三个学期,白老为了保持《红楼梦》的连贯性,更为了照顾新选修听课的同学,讲到重要人物或接续情节,都要回头复述前因后果,所以造成书中有大量重复的地方,这也成为很多书友诟病此书的原因之一。但对我这种记性不好的学生,倒是起了加深印象的良好作用。
白老的细说,有两个具有鲜明个人特征的观点:
一是版本的选择上,白老极力推崇程乙本,完全否定庚辰本(版本的划分,免费阅读部分的《出版说明》和《前言·红楼大观》中有详细介绍)。这对大部分都是阅读庚辰本长大的大陆红迷们,是个不小的冲击。平心而论,连我这个红楼盲,也觉得白老例举的部分对比中,庚辰本好些。
但对已经阅读了几十年、几十遍程乙本的白老和同样阅读了几十年几遍几十遍庚辰本的红迷们来说,想要对方接受和认可,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事儿。于是,这成为红迷诟病此书的又一个理由。但在书友各种不满的评论中,倒是让我这个不受先入为主影响的空白生,两方意见兼顾,意外的收获加倍,颇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小窃喜。
二是对后四十回作者的争论中,白老认为“后四十回本来就是曹雪芹的原稿,只是经过高鹗与程伟元整理”。这种观点不是白老的首创,民国时期,包括林语堂在内的很多文人都持此观点。白老的依据在本书自作的《前言·红楼大观》中有详细介绍。对此,因为没有通读原著,我没有个人观点,对白老的讲解倒是有很多接受的地方。
作为一个从不喜欢争论的人,对红学家及红迷们的各种观点,我都愿闻其详,在个人认知的范畴内,能接受的达成共识,不能接受的,开卷有益。只是不喜个别人在观点争论中,对白老的不敬乃至人身攻击,实在失去了读书的本意。
白老作为长者,在年近八旬之时,为了提高年轻国人的文化素养,为了让我们重新亲近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遗余力不辞辛劳地将自己的感悟、心得传授给后辈,着实令我感佩和尊敬。
想来,作为一个笨但很努力的学生,我认认真真地阅读了本书,如身在台大课堂聆听白老的讲授,得以在不惑之年填补自己对这部经典巨著认知的空白,也算没辜负白老的一片苦心。
得益于书友在评论中的各种推荐,有空要再去读读张爱玲小姐和蒋勋先生对《红楼梦》的讲解和品评,来来来一起吧[呲牙]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