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局外人》读后感_800字

(2019-09-20 00:04:32) 读后感

《局外人》读后感800字

我们都是参与者,也是旁观者

生活就是由一件件事罗列而成,做事的时候,我们是参与者,别人是局外人,但评价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成了局外人,别人变成参与者。当作为参与者做事情的时候,除了参与者本人,没有任何人能完全了解他的行为动机、精神状态。所以当他作为评价对象,但又被排除在局外时,人们只能根据他行为的外在表现,在适当推理的基础上做出结论。

要想对任何人、事、物进行评价,都必须有个标准,要么是道德标准,要么是法律标准。这种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间、地点、社会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从来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从来没有一个让所有人共同信服的标准。

这样的话,就会出现矛盾。我做人做事的标准是A,在A标准的指导下,做出一系列行为。而参与评价的人,他们的标准是B,在B标准的指导下,做出评价结论。

小说中,主要有三对这样的矛盾。一对是道德方面的,一对是法律方面的,还有一对是宗教方面的。在道德方面,主人公自认为自己不是个坏人,但人们根据他的行为表现,将他评价为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在法律方面,主人公自认为案情很简单,事出有因,我有罪但罪不至死,但人们却认为,他在精神上杀了母亲,在肉体上杀了别人,由此断定他罪大恶极,必须死。在宗教方面,主人公坚信无神论,强烈拒绝向神灵忏悔,而人们却强制他信仰宗教,做灵魂的救赎。

司法本应当是客观公正的,按我国法律的说法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个事实,应当是与案件相关的事实,应当排除所有无关事实。在定罪量刑时,应当坚持客观归罪,避免主观归罪。然而,在主人公案件的庭审中,这些原则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最终,他被判死刑,并不是因为杀人本身,而是因为他没有为母亲的去世而哭泣。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