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兄弟(第3版)》读后感_1100字
(2019-08-06 16:54:13) 读后感 -
《兄弟(第3版)》读后感1100字
读了几天,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感触很深。《兄弟》出版后反响不是很好,人们觉得《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才是余华的巅峰之作,但我反而更喜欢《兄弟》。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余华从一个小镇入手,将中国近几十年的变化展现的淋漓尽致。
书中最喜欢的人物是宋凡平,在妻子面前,是一个好丈夫;在孩子面前,是一个好父亲。总的来说,是一个好男人,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却不得不低下骄傲的头颅,成为了文革的牺牲品。
而对于宋钢和李光头两兄弟以及林红,喜欢不上,却也恨不起来。
作品初期对于宋钢的塑造,俨然就是第二个宋凡平,但到后面会发现,他只继承了宋凡平的形,而没有继承宋凡平的神。他的性格符合大部分人对于好男人的定义,但却没有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有效手段,以至于在被亲情和爱情捆绑的几十年中,逐步丢失了自己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和底线,导致最终卧轨而死。
而李光头却是另一个极端,其从小展现出来的商业头脑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实在让人喜欢,因此最终成为余镇的首富也绝非偶然。他为人处事大大咧咧,对宋钢的兄弟之情真真切切,但他的大大咧咧却将宋钢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也在最后超越了道德的底线。其结局让人唏嘘,坐拥亿万财富,却丢失了亲情,也未能享受到爱情,真的是穷得只剩钱了。
林红的人物比宋钢和李光头单纯的多,她代表了那个年代的大多数女人,她把自己的一切心思都花在丈夫身上,也希望丈夫把一切心思都花在自己身上。这种想法完全可以理解,但她却忽略了宋钢和李光头的兄弟之情,以至于让宋钢只能在亲情和友情之间狭缝求生。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其最后的黑化看似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仔细想来,其实他们都没有错,错的是这个时代。余华在《我们活在巨大的差距中》一书中曾经提到,自文化大革命以来的40年间,中国经历了欧洲400年才有的变化。这个时代变得太快,而人们却成长得太慢,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宋钢一辈子兢兢业业,放在改革开放以前,就是一个十足的好男人,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下,不求改变,注定只能被淘汰;李光头的思想很适合在这个时代生存,极易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但他的文化跟不上这个时代,所以只能成为一个空有钱财的暴发户;林红的思想跟不上这个时代,典型的封建思想,想要独占丈夫,忽略了每个人和这个时代生生不息的联系。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每个人要想要想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都必须跟上这个时代的节奏。千万年前,我们的身体就比不上野兽,今天,我们的技能已经开始比不上机器,我们以后赖以生存的只有智能。
最后一点,在外人面前,我们可以戴着不同的面具,但在面对亲情和爱情时,最好的相处方式是坦白和理解,否则,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李光头”、“宋钢”或“林红”。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