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意》读后感_1400字
(2019-09-13 08:36:00) 读后感
《恶意》读后感1400字
“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便是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啊!”——东野圭吾《恶意》
全书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罪犯已经被捕入案。心想,东野圭吾果然不会那么轻易的放过读者的大脑,剩下的三分之二篇幅,作者通过罪犯野野口修的犯罪手记及自述一步步将破案人加贺恭一郎连同读者带入歧途。当真相大白之时,我才恍恍惚惚回过神来,和加贺恭一郎一起感叹一句:竟有如此绵绵不绝的恶意,犹如万丈深渊啊!
小说最精妙的地方不是涉案人想方设法的摆脱嫌疑,而是他绞尽心思地引诱自己被捕入狱,制造作案动机!试想一下,涉案人心思是何等的缜密,内心又是何等的孤勇,为了毁掉一个人,不仅仅是生命,而是他的人格,他死后留于世的荣耀……
说实话,第一遍读完《恶意》时,我竟是恍惚的,一时间也只能赞叹它情节的跌宕起伏,但留于脑海里的东西却不多。于是便有了二次通读,这时精妙的地方和细节逐渐深入脑海,无法自拔。小说的三个误导可谓是精妙绝伦!第一,是罪犯通过同事和饭店老板来制造自己不在场的证据,但如果你这样想,那就错了!这是为了混淆破案人判断,顺利让自己被捕入狱。第二,是罪犯被捕后,坚决不说作案动机,这种莫名其妙的举动如同诱饵一般抛给破案人。可悲的是,他已经让读者上钩了!第三,才是终极目的,罪犯通过临时补写死者大量手稿和收藏死者妻子照片及常用之物,误导我们(对的,是我们,我和破案人又一次成功的栽到坑里了)认为死者人格其实是丑恶的,他逼死了自己的妻子,让罪犯为自己当影子作家。从而让死者遗臭万年,而这就是罪犯绞尽脑汁编造出的杀人动机!
东野圭吾很重视细节描写!小说里,他一再强调死者杀死猫的事件。当然这是罪犯自己肆意编造的,为的就是极力展现出一个残忍无情的死者形象!死者及死者妻子都已不在人世,就算是再怎么诬陷和抹黑也无可奈何。虚无之事,往往是说的多了,人们便信以为真,真是可悲啊!
“两天后,负责的警官对我说:‘前野似乎打算一命抵一命。至于山冈那个孩子,我问他为何要对前野施暴,他回答说因为看他不爽……我问他为何看他不爽,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这句话真叫人沮丧。”小说中的这段话看似简单,但也足以说明了罪犯为何要杀这个对自己有恩,处处帮着自己的死者:粗暴简单,看他不爽啊,哪来什么惊心动魄的血海深仇,瓜葛纷争!”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是你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在帮我实现梦想。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是的,那种绵绵不觉,深入骨髓,融入血液的恶意早已存在。它不断积累,不断压抑,像魔鬼一般侵蚀一个人的灵魂,当它爆发之时,又哪会需要什么动机,可笑!简单的,放肆的,毫不顾忌的推理逻辑,硬生生如同怪物一般横冲直撞,直击要害。这种恶意或许我们也存在过,只不过是一瞬之间,恨透了那个人或事,竟到了要杀死对方的地步!
原来一直不明白“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句话。现在看来,我会对这句话心生敬畏之意!就如同美剧《神探夏洛克第二季》结局BOSS莫利亚提不惜结束自己性命也要让夏洛克身败名裂一样,而对他来说,这仅仅是计划中的一步!这点和《恶意》如出一辙。这无边的恶意,如万丈深渊,跨越生死,背离常理,只为让一个人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