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读后感_1200字
(2019-08-25 19:45:32) 读后感 -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读后感1200字
每年期末都是我回顾这个学期和自我成长的良好时机。这本书我以前一直知道名字,但是却不知道内容和作者对我的意义。如果说艾力和俞敏洪老师的书籍给我我希望,那么古典老师的书是在希望的基础上添加了更多的色彩和方向,在读的过程中又将自己剖析了一遍,对自己内在的模式再次进行审查和思考,不断提问不断得出结论不断思考不断提问……如此反复循环。
我认为人有两种系统,第一种是思维方式,第二种的行为模式+信念。第一种我称之为大脑的计算程序,第二种是潜意识的运行代码。计算程序源于运行代码,而运行代码的排列组合方式来源于信念。信念又通过潜意识和大脑的加工而得出的对自己而言价值最大最有效的结论。
所以,想从根本上改变自己,首先需要观察自己,熟悉程序的运作方式,透过程序观察到代码内容,再从代码内容了解到信念的组成和排列方式,当看到这一步时,改变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最重要的步骤:问自己我该如何改变这一切?然后自己去寻找答案并且实践,形成新的结论并且逐渐内化成信念,根据信念再重新编写代码,形成新的计算程序开始运行,改变油然而生。这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改变是一直都需要的,也许今天对你来讲是正确的观念,过一段时间又成为了阻碍你道路的绊脚石,改变永远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它需要大量的学习大量的阅读大量的实践大量的观察,以及不断接纳自我的意识和相信改变的力量。
我也是现在才开始相信自己,笃信自己选择的道路才是最适合自己最好的,犯错其实也不可怕,不去犯错你怎么知道自己原来犯了错呢?不走错路是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原来是不对的。知道错误的时候,知道错误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后,才是成长的时候。
成功这个词对我来讲太虚幻,因为成功的标准太多太多,每个人对其的看法都不一样,你无法成为满足每个标准的成功,你自己对自己定义的成功却不一定是被别人所接受的。当你宣扬自己是成功人士时,一部分的人会为你鼓掌,总会有另外一部分人会说你并不成功,因为你不符合她们的标准。 与其把成功人生当做自我标签,我更喜欢用成长当做我生命的主要内容。我不喜欢用是否成功来形容我做事情的结果,而是喜欢在做事情中我成长了哪些?这对我来说是最真切最踏实最直观的结果。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大大小小都自有其奥妙所在,如果能在生活中可以不断洞悉奥妙,获得生命本质的成长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大到影响一生的重要决定,小到欣赏到自然中那一瞬间的美。都在滋养灵魂,丰富生命。
以后的日子里,我不再会追逐主流的某些观念或者价值观或者标准做法等等,我会随着自己对其的思考和实践来决定我如何面对和使用它,不会盲目的去抗拒也不会什么都学习,而是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判断其对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这个过程中会有错误的存在,这也是经历的一部分。通过整个过程来更好的完善自己解决问题,看见不一样世界。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