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_1000字
(2019-09-23 13:49:27) 读后感 -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1000字
因为第一次看《王阳明心学》(罗智著)觉得费解,所以看到一半时找到了《知行合一》(度阴山著),本书通过清晰的描述王阳明一生经历的故事,帮助我们充分体会“知行合一”的内涵,把圣学表达的通俗易懂,非常感谢笔者的用心。“知行合一”强调的是遵循万事万物的规律,以“致良知”为准则调整自己的心态,反复练习,即可拥有做事的智慧和坦荡的行动力,修身尔后达天下。“知行合一”的秘密武器就是:简单到只要我们愿意“致良知”,就能明辨是非善恶,扫除心里恶习的蒙尘,照出朴实无华、善良的自己。但是要从“致良知”中得到“大智慧”,就要能克己自律,一旦内心萌生不好的念头就要立刻掐掉萌芽,良知令我心能辨善恶,意识到自己“动心”了,及时修正还来得及,因为还没有得到“私欲”的利益,割舍的痛苦就不会放大,那就能快刀斩乱麻,所以“致良知”守则一:是能发现自己内在的恶,去除内在的恶;但是对于已经发生正在享受的不好的欲望, 实践中克制起来很难,就像吸毒,吸毒的时候欲仙欲死,不吸毒了就百爪挠心,可是继续吸毒下去,又会加重自己的罪孽,不吸毒时又想得不得了,然后就一直在克制自己的过程中挣扎,痛苦不堪。(我想象中吸毒应该就是这样。)循序渐进“戒毒”的过程就是实现“良知”的过程,那么“致良知”守则二:是能发现自己外在的恶,去除外在的恶;可欲海无边,人的一生要面临很多私欲的挑战,我想我们尽量掌握好一个“度”,遇大事不为一己私利伤天害理,遇小事追求彼此合适,对他人宽容,也对自己公正。能做到君子坦荡荡立于天地间,就足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修心不是把自己搞得惨兮兮,而是追求情理结合,洞察自然规律,融入自然规律,用好自然规律,那也就算能自顾“知行合一”了。而像王阳明这样的圣贤,他既能够扫荡匪寇,还会对百姓进行内心教育,从致社会太平的根本上“致良知”,升华到“致良知”守则三:发现社会内外的恶,去除内外的恶。这是我们一生都应该追求的,现实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互帮互助,社会会因为一点点善念而美好,“善”就是“良知”,令人心安,千万勿以小善而不为,因为善念也是有蝴蝶效应的。感谢王阳明发明、倡导人人可以成为圣人的修心学,填补了大众空白的心,心不空,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感谢祖辈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PS:各书中难免有作者主观上的见解,但本书作者的言辞并不激烈,不妨碍大家学习。看完《知行合一》再看《王阳明心学》就容易理解了,两作者著书手法不同,不言伯仲。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