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围城》读后感_2600字

(2019-08-27 03:56:51) 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2600字

再次拜读钱钟书的《围城》,真有想背诵该书的冲动,正如钱钟书在《围城》的序里说的,这本书是他“锱铢积累”写成的。杨绛先生说她是“锱铢积累”读完的。每天晚上,钱钟书先生把写成的稿子给杨绛看,急切地瞧杨绛怎样反应。她笑,他也笑;她大笑,他也大笑。有时杨绛放下稿子,和钱钟书相对大笑,因为笑的不仅是书上的事,还有书外的事。杨绛不用说明笑什么,反正彼此心照不宣。作家以幽默、辛辣的笔法讽刺时态弊端。语言风趣幽默,妙趣横生。人物形象丰富、生动,令人扼腕赞叹的精辟比喻,机智的反语、双关、谐音、对仗、警句格言,古今中外的典故、逸闻,纷至沓来。采用独特的象征,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以漫画式的笔法讽刺时弊,描摹人物世态,调侃“芸芸众生”,神形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各色男女在特定的场合下的所思所想,传达出人物瞬间所萌发的情思与微妙的心理情绪。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作品,该作品凝聚了他对社会腐败、学术堕落的感叹,是一篇“五四”以后新文学中的—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它不仅具有显明的艺术特色,它的文学艺术成也是十分突出的。被誉为一部现代版的《儒林外史》。
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显明的个性,众多人物被作家惟妙惟肖地勾画出来,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形象感染读者。在描写苏文纨所请的朋友沈太太时,“她眼睛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多情的熟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在这里运用几个想象奇特的比喻,读后,不禁让读者浮想联翩,把沈太大的形象鲜明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出场一次的“哲学家”褚慎明,他的名气是同外国著名哲学家通信和会面猎取来的。当他沾沾自喜吹嘘他同罗素会面的对话时,其实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虚和无聊。其实每位读者可以轻易的看出。再如国立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在本书中出场次数不多,精于世故、老谋深算,一出场就成功地摆平了李梅亭和汪处厚两人争夺中文系主任、刘东方与韩学愈之间的矛盾等棘手问题,对赵辛楣、方鸿渐等人更是玩弄于鼓掌之间。被钱钟书诙谐的称为“科学的老家”小说暗示了高松年与汪处厚的太太存在非同寻常的关系。当一开始视之为\\恩师\\的赵辛楣发现其斑斑劣迹后,小说中有一个精彩的比喻:一只猴子蹲在地上的时候,人家看不到它的屁股,但是等它爬树的时候,屁股就露出来了。总的而言,高松年与李梅亭、韩学愈一样道貌岸然、内心龌龊的人物,但他隐藏得更深。虽然他自称是一位研究生物的老科学家,但我们却看不到他的科学家风范。其实是一位心术不正的学界官僚,一个彻头彻尾的学棍,他本身就是那所黑暗的大学的化身。
自称“诗人”,的曹元朗,其实也是一位好色贪杯玩弄权术的学界文痞。还有韩学愈从美国的爱尔兰骗子那里买了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骗取了大学教授的头衔,还让他的白俄妻子冒充美国国籍,以便到英文外语系任英语教授。为了杜绝后患,他勾结陆子潇,教唆学生蓄意搞垮方鸿渐,这些人物在《围城》中随处可见,每一个人物,在作家的笔下化作一幅幅讽刺性的漫画。勾勒出了一个个厚颜无耻、阴险残毒之徒。
当然读《围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书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了。恋爱婚姻生活是小说塑造方鸿渐形象的主要场景。这条线在第一章就拉开了序幕。客观地讲,方鸿渐像贾宝玉一样受女孩子青睐(用周太太的话说就是“瞧不出你这样一个人,倒是你抢我夺的一块好肥肉。”)。与“无用”的评价相平行的还有另一种评价,这就是赵辛楣所说的“不讨厌”。苏小姐、鲍小姐也喜欢亲近方鸿渐。唐晓芙、孙柔嘉的感想不得而知。但从二人的表现来看,他们也愿意接近方。如果再加上周小姐、张小姐、刘小姐,先后与方鸿渐有过婚恋性质接触的女性多达七人。然而,如此交桃花运的方鸿渐偏偏是个爱情失败者,“无用”在这方面反而表现得尤为突出孙柔嘉是步入方鸿渐爱情生活的第三个女人。
方鸿渐在事业失败,本不打算结婚的情况下,糊里糊涂地和功于心计同校助教孙柔嘉结了婚,进入了“金漆的鸟笼”,掉入了婚姻的围城。之前本与自己的那个大家庭疏远了,况且没有结婚,对大家庭中那些琐事早已漠不关心,对父母的顽固也已敬而远之,“一向和家庭习而相忘,不觉得它藏有多少仇嫉卑鄙。”旧式的大家庭合他觉得格格不入。本已脱围的他结婚之后又不知不觉地闯入这一围城,困惑的他为了摆脱围困,便从大家庭出来与妻子另组小家。但他的新式小家庭也并非是他的安乐窝和避风港,反而大围城中的小围城,他被包围得更紧,被攻击得更猛。而且婚后他觉得自己娶的好象不是原来的那个人,妻子由婚前的腼腆、稚弱变得多疑善妨和极富主见,而且这主见正好与他相反,他整天都处在太太无休止的争吵和唠叨中。此外,因他因重回上海没有靠山,求职困难,而妻子靠姑母找到清闲且工资比他高的工作。作为男人,自己本觉窝囊,失去了男子汉的尊严与地位。而妻子姑妈的势利和卑劣更是雪上加霜。尽管如此,他还是有意识地对孙柔嘉迁就,维持这段婚姻,但苦心经营的结果却是各种矛盾愈演愈烈,夫妻感情裂缝越来越大,两人从口角到动手大打出手。夫妻不离而散。
在教育方面:方鸿渐出生一个封建味极浓的大家庭,但从小又在新学堂里接受新教育,传统文化和近代文明的结合生下了这个“混血儿”。中国传统文化的腐朽落后与西方近代文明的开放和浮躁培养了他懦弱无能、爱慕虚荣、荒唐无聊的性格特点,他是这个时代的流浪儿,无处皈依,内心找不到平衡的支点,百无聊赖,内心里有着深深的寂寞,既无法将自己在时代中安放稳当,同时,也无法将自己在婚姻与家庭中安放稳当。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也找不到婚姻,家庭,幸福的意义。
方鸿渐在《围城》中走过了人生旅程中的爱情、事业、婚姻阶段,其间他对爱情、事业、婚姻都进行了本能的追求,但现实却与他作对,让他的自身性格与社会时代背景在他身后形成庞大坚固的围城,使他处处受围,痛苦得几乎要窒息在人生的“围城”中。小说的结尾:“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