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地狱》读后感_1800字

(2019-08-20 14:42:18) 读后感

《地狱》读后感1800字

哲学的高度决定着看问题的角度

兰登的冒险系列的又一篇小说,继续典型的一男一女搭配,这次主要是穿梭在佛罗伦萨、顺带去了威尼斯和伊斯坦布尔,致敬的艺术家以但丁为主,围绕的是但丁《地狱篇》里的哲学思考对应到现今世界如何处理所谓“人口过剩”的问题。这次作者增加了一些黑幽默,比如开篇感觉武装到牙齿的黑社会,原来是个骗子集团而已;大反派妄图消灭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放毒模式,原来是散布随机的不孕不育病毒(不知道是不是这本书有“红房子”医院的赞助)。

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就是将但丁的“地狱中最黑暗的地方是为那些在道德危机时刻皂白不分的人准备的”引申为“危险时刻,没有比无动于衷更大的罪过”。这句话有点像苏东坡对改革的评语:当事情还有转圜余地的时候,指出需要改革的人往往很被动,因为危险还未充分表露,大家没有意识到需要改革的必要:但当危险充分表露,人人都知道需要改革时,往往国家社会又已经病入膏肓、力有不逮了。

中国传统道家理论讲究“生生不息”,万物自有定数。发展必然产生问题,产生出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就好。一如人必然长大,遇到儿时争夺玩具、学习不懂、青春期叛逆、就业、找对象、买房子、结婚生孩子等等各种问题,一样样的解决呗,只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加以时间的催化,没有问题是不能解决的,也肯定会有新的问题产生并有待解决。当死亡这个终极问题来临时,因为有后代、或者有事业传承者,生生不息,所以不焦虑。书中的观点是:今后问题那么多,不如把孩子塞回娘的肚子里,或者更彻底些,让三分之一的人丧失生殖能力吧。虽然,书中以“人口过剩、人口的增长将使资源不胜负担”为课题提出的,但解决之道还是体现了西方哲学的高度,他们喜欢用简单的“减法”来解决问题,并且冠以“人道、超人道”等名词。

这个对比很有意思。西方的方法是强硬减法来回避问题的产生,短时间的大规模疼痛也在所不惜,至于是哪三分之一的倒霉蛋不孕不育,会不会产生心理问题、进而报复社会,那不是这届学者的问题了。

中国的方法是长时间维度的做加法——愚公移山——开门见山,不爽,办他,一代代的搬他!这是中国人奉献的一种哲学观。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僵硬的、错误的理论,但现在依然大行其道。马尔萨斯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他宣传的控制人口是控制被统治集团的人口,他们害怕的是如果这些“低级”的被统治集团,都想过他们那种“人上人”的生活,那么总资源是满足不了的,进而会稀释他们的资源,一方面是物质生活可能的下降,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想到这些“阿Q”们将和赵老爷平起平坐,赵老爷怎么不会脊背发凉,惊出一身冷汗。

“正确的提出问题是一个本领”。打喷嚏、流鼻涕,只是个表征,具体得了什么病导致的这个“望”的表征,还得“闻、问、切”,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否则,“是药三分毒”,可能会带来新的药物性中毒;也可能治好了感冒,出来了肾病。

人口问题如果是一个问题的话,也是社会整体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已,他的解决要随着整个社会一道解决,而不可能通过就人口问题解决人口问题。就像住房问题、教育问题一样,单纯的就那一块来思考解决之道是没有出路的。而一些人不希望大家有这种大局观,是因为一旦如此,他们的那一套玩法—庞氏骗局—就转不动的。庞氏骗局的基本套路和魔术是一样的,将注意力引导到他的想让你看到的手,而那只藏起来的手做一些动作,并被标榜为“伟大的看不见的手”。

我们现在理论上说,世界已经不能存在温饱问题了,全世界的现有粮食产量已经足够70亿人吃饭,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署也在世界多地忙忙碌碌。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饥饿,非洲等地还有那么多饿死的人,营养不良、饮用水不合格产生的疾病而去世的人,3.15曝光的不合格产品等,这是因为温饱问题是个表征,他的病理不是人口过多、粮食不足,而是就业不充分。那么为什么就业不充分,问出这个问题,才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的开始。

让我们站在自然哲学的高度,相信“生生不息”是大自然的法则,天生万物自能抚养万物。而不是匍匐在前人的诗句下,照本宣科的继承他们的焦虑。人,应该忧患,但决不应焦虑。大局着眼,正确的问题就在那儿,相应的正确的途径也就找到了,然后细处着手,扎扎实实的开拓出这条途径。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