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之书》读后感_3500字
(2019-08-20 01:24:37) 读后感 -
《沙之书》读后感3500字
有人说,博尔赫斯是作家的作家,而卢梭说,人是仆人的仆人,因此,我只能读懂一半的博尔赫斯。
唐欣说,睡觉时把博尔赫斯的书盖到脸上,可以梦见老虎,当时猜测,他看的可能是《老虎的金黄》,而我在睡之前,把博尔赫斯放在枕边,梦不到什么,也不去多想什么,因此,我不懂博尔赫斯。
不懂诗也罢,不懂人也罢,总之,书还是要读的,尤其是博尔赫斯的书。
- 第一篇:《另一个人》
通过文字来论证另外一个人是博尔赫斯,这种艺术性,就如我们小时候写作文一样:比如老师让写一篇自我介绍的作文,如果直接来描述的特长爱好之类的,语言定是死板的,那我为了避免这种,可能会写“镜子里的女孩”“影子说”之类的,这样,语言也不一定空乏,而我们这种仅是一个小技巧,而博尔赫斯的描述,是哲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压根是比不了的,但最终的结果你我可知,镜子里,影子里的自己是虚无的,博尔赫斯,也没有另外一个博尔赫斯,即便我是你,你是我,事实上,你是你,我是我,我和你对于彼此来说都是另外一个人。
人们的认知与能力都是有限的
因而不能通过自己的梦去解释别人的梦
只能说:
我们各自做着各自的梦
且接受它
因为一些东西应当接受
并注定接受
“如果今天早晨和我们的邂逅都是梦境,我们两人中间的每一个都得认为做梦的是他自己。也许我们已经清醒,也许我们还在做梦。与此同时,我们的责任显然是接受梦境,正如我们已经接受了这个宇宙,承认我们生在这个世界上,能用眼睛看东西,能呼吸一样。”
如果说有人存在,存在的只是个别的人。昨天的人已不是今天的人。
人的衰老和太阳的夕照,梦和生命,时间和水的流逝。
假如我们看出一首诗表达了某种渴望,而不是叙述一件事实,那首诗就是成功之作。
逐渐失明并不是悲惨的事情。那像是夏季天黑得很慢。
另一个人梦见了我,但是梦见得不真切。
- 第二篇:《乌尔里卡》
一场关于爱的邂逅。不仅博尔赫斯心里有一个乌尔里卡,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男孩想拥有,女孩想成为。她漂亮,有思想,有智慧,知性、迷人,有时还带着神秘感。
“我却无休无止,寻找到如今。”
“也许你已经找到她了,”时间像沙漏里的沙粒那样流逝。地老天荒的爱情在幽暗中荡漾,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占有了乌尔里卡肉体的形象。
- 第三篇:《代表大会》
代表大会无需存在,世界就是代表大会,每个人都是代表大会。
“我不属于任何人,我属于全世界。你们进来时经过这里,出去时还要经过这里。”
我并不为孤独感到苦恼,容忍自己和自己的怪癖需要很大努力。我发现自己垂垂老矣,确凿无疑的症状是对新鲜事物不感兴趣,不觉惊异,也许是因为我注意到新鲜事物也不特别新鲜,只有一些微小的变化而已。
年轻时,我感怀的是傍晚、郊区和不幸;如今是市中心的早晨和宁静。
岁月不能改变我们的本质,如果我们有本质的话。
我一向认为回去的路程比来时短一些。
词句是要求引起共同回忆的符号。我现在想叙述的只是我个人的回忆,与我共享的人都已作古。
- 第四篇: 《事犹未了》
向伟大的恐怖小说家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致敬。博尔赫斯不仅喜欢悬疑推理,还喜欢鬼怪故事。
Ive been accepting ugliness since I was a child, and there are many incompatible things in the world that have to be accepted in order to coexist.
我从小就接受了那些丑陋的东西,世界上本来就有许多格格不入的事物为了共存而不得不相互接受。
现在的时间和过去的时间
也许都存在于未来的时间,
而未来的时间又包容于过去的时间。
假若全部时间永远存在
全部时间就再也都无法挽回。
过去可能存在的是一种抽象
只是在一个猜测的世界中,
保持着一种恒久的可能性。
过去可能存在和已经存在的
都指向一个始终存在的终点。
——《焚毁的诺顿》
我一再对自己说时间是一条由过去、现在、将来、永恒和永不组成的无穷无尽的经线,没有什么东西比时间更难以捉摸的了。
- 第五篇:《三十教派》
一个可能发生的异端邪说的故事,宗教中神秘的教义。
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
我知道真理,但无法解释。我没有那种宝贵的言传身教的天赋。
- 第六篇:《奇遇之夜》
与其说在讲自己的艳遇,倒不如说,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夜晚,这一夜,爱情与死亡并存,并启示读者:如何看待爱情与死亡之间的关系。
人们看到各种事情,或者至少看到他们该看到的事情,可是拿我来说,从晚上到天亮的几小时里,我看到了人生的两件大事。岁月流逝,这故事讲了许多遍,我究竟是真的记得事情的经过呢,还是只记得讲故事的话语,连我自己也搞不清楚了。天下事物我们早在先前的世界里见过,因此认识就是再认识。
学习是记忆的过程,不知实际就是遗忘。
- 第七篇:《镜子与面具》
镜子是虚幻的,面具是伪装的
诗人选择了自杀,告别了诗的虚幻性
国王选择了流浪,告别了身份的虚伪性
镜子与面具
最终以匕首的出现而破碎
无论是诗人还是国王
回归于本质
都是人
战争是人们壮丽的交织,剑头淌下的水是鲜血。
- 第八篇:《翁德尔》
无限的神秘感,天启的意味,关于神的解说。
生活给人的经验是潜移默化的,看看那些从生活中走过一段艰难之路的人,看看那些终究热爱生活的人,他们的身上,会显现生活塑造的影子。
所有的人都从生活中得到了一切,但是大多数人自己却不知道。
- 第九篇:《一个厌倦的人的乌托邦》
过去的人到达未来,且与大众格格不入,有自己的思索,有自己的发现,比如对死亡,贫穷富有,时空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忧郁的语言,深刻的道理,也值得读者去终生思考。
没有两座小山是相同的,但是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平原都一模一样。
你是另一个世纪来的。语言的多样化带来了民族以至于战争的多样化。
学校里教我们怀疑和遗忘的艺术。尤其是遗忘个人和地方的一切。我们生活在有连续性的时间内,但我们试图在永恒的状态下生活。过去给我们留下一些名字,但语言却有把它们遗忘的倾向。
我无法告诉你我叫什么,因为人们只称呼我某人。
存在是被感知,这是我们独特的世界观的原则、手段和目的。
贫穷是难以忍受的,富有是庸俗的最不舒服的形式,现在谁都不受贫富之罪了。人人各司其事。
任何旅行都属于宇宙范畴。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和从这里到对面的农场并没有不同。你进入这个房间也是一种宇宙航行。
- 第十篇:《贿赂》
利用所谓的正直来掩饰虚荣心,这就是所谓的策略,一个人的内心是矛盾与自私的,而为了显示自己的高尚,选择他人认为的最正确的道德,幽默中融有深刻。
我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我们都有虚荣的毛病。您来看我是炫耀您出色的策略,我当初支持您是炫耀我的正直。
- 第十一篇:《阿韦利诺·阿雷东多》
我觉得这是一篇讲时间的小说,读来有种畅快的感觉。使命是神圣的,而时间对于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如何利用时间决定了使命是否可以完成。
他拨停了钟,以免老是去看,但每晚听到黑暗中传来的午夜钟声时,他撕掉一张日历,心想:又少了一天。
时间不分昼夜,总在流逝。
对于被囚禁的人或者盲人来说,时间仿佛是缓坡上徐徐流去的河水。
- 第十二篇:《圆盘》
荣耀是属于帝王的,身份高贵,而乞丐是落魄与可怜的代名词,由帝王到乞丐,很多拥有的东西都会消逝。樵夫是庸俗的,看不到逝去的光辉,而我们现在的很多人,也如樵夫,只注重自己,不接受古代文明的洗礼。
我回到小屋,寻找圆盘。没有找到。好几年来,我仍在寻找。
- 第十三篇:《沙之书》
那本书叫‘沙之书’,因为那本书像沙一样,无始无终。
如果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空间的任何一点。如果时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时间的任何一点。
我趁工作人员不注意的时候,把那本沙之书偷偷地放在一个阴暗的搁架上。我竭力不去记住搁架的哪一层,离门口有多远。
……你的沙制的绳索……
——乔治·赫伯特书犹沙,不尽且读。
- 第一篇:《另一个人》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