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与海(译文名著精选)》读后感_1300字
(2019-09-22 08:58:04) 读后感 -
《老人与海(译文名著精选)》读后感1300字
第二次读《老人与海》,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收获。
小说篇幅很短,故事情节和人物比较简单,只能归为中篇小说。老渔夫圣地亚哥的坏运气持续了84天,他的小帮手迫于父母的压力也去别的船上帮忙了,整个渔村都对老人不抱有任何希望。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老人驾驶帆船肚子驶向深海,去与命运抗争,去寻找最的运气和机会。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在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熟人社会,所有的机会都被外来的和尚给抢走了。似乎只有操着外地口音,才能发现那些本地人觉得不是机会的机会,甚至是嗤之以鼻的机会。结果,这些人成功了。老人,虽然很老了,却是不服输的人,小孩的陪伴让他觉得自己又年轻了,他觉得他的机会他的希望他的诗就在远方,在那片蔚蓝的遥远的大海之上。
海明威似乎觉得孤身一人并不能体现出精神力量的伟大,旋即又给他加上了左手抽筋的困难。精疲力尽淡水不足、吃了生鱼闹肚子的老人,通过坚韧的毅力,单手与生平未见的大马林鱼搏斗,小帆船几乎被大鱼撞碎,但似乎一切又有如神助,最终智慧赢得了胜利。看似结局,其实只是开始,从一只到一群鲨鱼不断地来撕咬老人的胜利果实,并威胁着老人的生命,失去鱼叉船桨短刀各种防御工具的老人,用木棍击打鲨鱼,鲨鱼有死有️伤,老人虽然保住了生命,而收获却是记录这一切的只有比小船还长的鱼骨与残缺不全地小帆船了。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渔船,断然不愿驶出近海,整个人生就像捕获的鱼一样,不大不小,不多不少,不痛不痒,没有激情更没有风险,一切平静地就像船坞里的海水一样,没有大马林鱼更没有鲨鱼。平淡和无聊,却成为了人生,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很显然,老人不是,小孩也不是。
过去我常常想,人生除了年月日还可以用什么衡量?用书,一生赌过多少本书?这个恐怕不行,毕竟读书不是在创造价值,一个人不能只凭读书活着,家境好的人也许可以,但只是一小部分人,这种情况不可能复制。通过赚钱?如果临死之前的几年赚了很多钱,万年贫困交加,就像巴尔扎克笔下的“高老头”,为了给女儿创造公主般的生活,不惜抛弃所有,老死于贫困和女儿们的无情和漠视,他的生命可以用财富衡量吗?中国人熟知的“王熙凤”生前荣华富贵,死后连一口薄棺材裹身都是奢求,一床破草席“概括”了她的一生。
一个美国的马拉松运动爱好者,八十多岁,跑完了他的第200多场马拉松后离世。他是个普通的老人,他就喜欢跑马拉松,也许是纯爱好,也许是纪念什么,他的一生都在跑步。如果他的人生可以用一样东西来衡量,马拉松无疑是最好的标尺。而记录中的忽上忽下犹如股票指数的跑步记录,位于最高点的一定是生涯最好成绩。圣地亚哥,这个靠打渔而生的人,也是通过打渔来记录生命的年轮。1500磅重的马林鱼无疑是他人生中的巅峰。一种可追述的可计量的有痕迹的巅峰。
很多人不喜欢故事的悲剧结尾,更多的人被老人的意志力所激励。经典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不同的人总能通过读它得到收获,不管是否是自己期待的,总不会失望。而经典的另外一个妙处在于,它不会让你完全满意,因为还有更多的期待在下一次的阅读之旅等着你,熟悉的,陌生的,都在那里。
用曼德拉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Do not judge me by my successes judge me by how many times I fell down and got up again”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