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盖普眼中的世界》读后感_700字
(2019-08-05 12:47:55) 读后感 -
《盖普眼中的世界》读后感700字
剩下几千字,不舍得看完,积累到一定时候这才有灵感将它结束:“马克思主义创立初期,在法国有很为人熟悉的那一种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这种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曾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大概会把海涅对自己的模仿者说的话转送这些先生们——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1.我一开始以为这是一本政治题材的小说,珍妮·菲尔兹是独立的女权主义形象,即使她自己不这么认为,但如果能对社会有一定的好的影响,给她贴“女权主义”标签她也接受:因为她内心对自己的判断很坚定,可以不为标签影响做实质性的事,比如体谅。
艾伦·詹姆斯被认为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但她很反感艾伦·詹姆斯主义:一味地模仿,无意义的自残式抵抗,愚蠢又可悲,其所做所为可恨又可怜。
2.盖普的第一部小说是在维也纳旅行时沉醉在性的欲望时写的一本纯洁又荒诞的《格里尔帕策旅馆》,最后结局是悲剧式的,因为对现实的妥协,一切都变的正常,合乎正常世界的逻辑。
3.其实,说什么呢,这本书让我想起了《月亮与六便士》,给我的启发是勇敢地做自己,将内心那个虚空的想象变为现实。但较于《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的视角更宏观一些。
4.底蛤蟆也好、欲望或是能量也罢,时间告诉我的是冥冥之中有一种规律在束缚、在推演,只有死亡是确定的、是规划好的谢幕,“时时渴死,步步求生”,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来自那颗坚定的心。
5.有些东西,只能由一小部分人去做,因为我自己目前还是个民族主义者,还认为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如果每个人都要随心所欲,我怀疑每个人的判断力,包括我自己。
小说是小说,现实是现实。小说具有启发性,也是生活的缩影。依照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小说、现实(他人眼中的世界)。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