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读后感_1200字
(2019-08-06 01:17:40) 读后感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读后感1200字
争论读书有用没用,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读书很多的人在强调有用,没怎么上过学的大部分在强调无用。好像是给自己的一种心理安慰,证明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没有白费。对于教育孩子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读书一定是有用的,不用争论,如果有人既坚持自己读书没用,自己孩子读书也没用,只能祝他的孩子好运了,没有好好上学不一定就必然事业失败,只是相比之下,走的路会艰辛许多。对于成人来说,这很难有标准答案,如果有的话,应该相反,上了很多年学,读了很多书的人,应该相信读书没有用,忘掉这些经历,如果站在读书有用上沾沾自喜,以为这就是成就,可能很危险,它只是帮你取得了一个入场券而已,后面的路还长着,如果不搞学术,以后的路怎么样很多时候还和读书没有关系。没怎么上过学,读过书的应该相信有用,因为即使凭借自己的聪明和运气一时成功,对于现实世界没有充分的理解的话,这个成功也不会是持久的。理性的看,举例子多少人不读书成功了,不能证明读书无用,因为样本太小,拿一张互联网公司高管参加饭局的图来证明读书有用,也不太具有说服力,二十年以后,可能基本看不到有企业高管出身本科以下的了,其实只是录取率逐年提高,学术共同体正在把更多的人纳入自己的体系里,有条件的聪明人基本不会漏网了。当然,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样的话也不用再拿出来了,传统文化确实有很大可能出现这种情况,里面有精华,有糟粕,如果没有人指路,又不是足够聪明,很容易陷入道德陷阱里走不出来,在现实世界到处碰壁。现在的学术共同体已经没有这种属性了,问题还有,但不会再出现耽误人的情况了,不管你是否聪明,想从事某个职业,接受专业训练都会帮助你。即使接受了专业训练,很多人可能也不会一辈子只从事这个职业,这些专业训练并不是就浪费了,现代教育体系并不仅仅是职业培训班,如果拥有很高的学历,但离开自己的专业领域,就没有任何优势了,这可能是辜负了自己受过的训练,专业训练会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专业以外的世界,帮助你更好的观察其它领域的运行规则。读书最大的作用应该是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有自己的一套理解世界的方法论,有自己的思辨能力,学历可能会骗人,比如翟天临这样的假博士,头衔也可能会骗人,比如一些早已离开学术训练,但凭借人际关系混头衔的。但知识结构不会骗人,经历过理工科学术训练的,会有一套系统性的理解事物的方法论。很多时候其实几句简单的话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这是藏不住的。你不会相信鸡汤里告诉你读书有用还是没用,而是有自己经过思辨的判断,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根据自身经验,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而更新,它不会被一篇鸡汤改变,如果你读了博士,但是不加思索的相信一篇粗制滥造的鸡汤文,需要它来告诉你读书有用,这不是对读书有用最大的讽刺吗?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