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问: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读后感_1500字
(2019-09-30 10:16:28) 读后感 -
《小学问: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读后感1500字
一、解决焦虑
1、效用高的知识
• 有应用场景。不知道学什么的时候,就学对自己最有用的。“隐形薪水”
• 有解释力。学不进的时候就学最容易的,与以往只是更易匹配的。“达克效应”
• 可迁移。当知识无处应用时,学习可以在领域间互用的。SMART原则
• 足够小。没有学习的心境时学,降低难度,提高频率。
2、碎片和系统如何平衡?
• 模块和主题
3、焦虑时该怎么办?
• 把焦虑拆解成具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5、知识积木化
二、读书越多越聪明吗?
1. 知识确实是力量,但你我在逻辑训练上的缺失,会导致解读知识的方式经常出错。
2. 很多事情争不明白。心智防身术:在观点分歧时保持清醒和理智。
3. 逻辑:证有 不证无
4. 对于自己某方面能力的主观判断可以找到权威的客观依据来证明
5. 遇事喜欢找原因。分为内外归因。
人们总是喜欢双重标准
6. 论述时,论据论点倒置看论述是否成立。
7. 所谓“滑坡谬误”,就是对方看一件事不顺眼,可是这事情本身又找不出什么大问题,所以他就把这事推向极端,来突显其中的坏处
滑坡谬误结果不一定错,但不具备必然性。
滑坡性的思维,根源在于人们偏好于相信循序渐进的趋势本能。
对策:
回归效应:波浪趋势
集中议题:就事论事
8. 之所以迷信,在于它能低成本、高效率地安抚焦虑。所以最有力的回击,是指出它高昂的隐性成本。迷信的成本,就是它的命门。
9. 偏见的根源是“分解谬误”,也就是把整体的属性直接“分解”到个体身上。姑且不论这个整体属性本身有没有根据,把它直接落实到个体身上,就是一种轻率的行为。
应对偏见:
i. 不对别人有偏见
ii. 用行动说服别人的偏见
iii. 反利用偏见
三、关于挣钱
1. 关键绩效指标(英语: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简称KPI),又称主要绩效指标、重要绩效指标、绩效评核指标等,是指衡量一个管理工作成效最重要的指标,是一项数据化管理的工具,必须是客观、可衡量的绩效指标。这个名词往往用于财政、一般行政事务的衡量。是将公司、员工、事务在某时期表现量化与质化的指标一种。
2. 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外,还存在风险劳动和情绪劳动。
3. 隐形薪水
4. 利弊共生。
四、自律人生
1、be-do-have
想要成为-要做什么-将得到什么
2、只有合适的参照对象,才能产生真实的驱动力
五、提高效能
1、SMART:目标具体的
可衡量的
可实现的
相关性
时间限制
2、及时有效的反馈是幸福感的来源
3、发现自己的核心技能,跨界组合
4、“数据型思考”展现全貌。客观数据定量分析
5、态度数据:找准行为背后的态度和动机
6、避免失败
7、时间洞察力:先决定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先确定事情的优先级,然后再让时间来配合你。
六、情爱
1、所谓“吸引”,归根到底就是一种“有奖赏意义的感知”。包含:外貌、接近性、互惠性、相似性和障碍。
2、37%原则
七、影响力
1、提出问题,满足需求
2、以下这个思路,基本上就是一个“细分需求”的过程:
•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想买冰激凌?
• 在所有这些需求里,最能触动人心的是哪些?
• 选择其中一项(表达爱意),与自己的产品绑定在一起。
从另一方面说,细分需求的过程,同时也是在细分感觉:
• 冰激凌给人的感觉是什么?
• 这种感觉,能让你联想到哪些场景?
• 这些场景里,有哪个细节最打动你?
• 把产品和这个细节(给你所爱的人买冰激凌)绑定在一起。
3、把美好的东西说细,把厌恶损失的心理用足。
4、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就是人们在选择消费时,常常以场景作为消费的划分,而不是实际金额。
5、解释框架:让对方感觉有利、得益的解释。
八、与隐形焦虑相处
1、所谓的丧就是指:自我评价低;对工作前景不抱希望;犯困与失眠同在;反社交;不期待幸福。
2、收获和付出变得间接,失去对时代的操作感
3、精神上的呕吐-迷茫,它是我们对抗认知闭合、保持文化开放性的重要力量。
4、防御性悲观:事情的结果“很有可能”会不好,并调整方向,或降低预期。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