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黑暗的左手》三部曲》读后感_2100字

(2019-09-11 18:54:28) 读后感

《《黑暗的左手》三部曲》读后感2100字

一读就是上世纪科幻,迷人又劝退,显摆着印刷出版时代的慢条斯理。地名既繁,人名又冗,月份日期还各有译名,生生把读者扔到格森星,同联盟特使金利·艾一起懵逼。

说是“金利”,他在大多章节都被叫做“金瑞”,因为该星某国人发不出“利”(这算什么,外星人也使用声波交流就谢天谢地了)。

那夙思(无所谓),叫金瑞不耽误交朋(ji)友(you)——叛徒伊斯特拉凡。

伊斯特拉凡是个家族名。这个家族中不只一人负叛徒之名,却未行叛徒之实——也许行了吧,我不知道。艾也不知道,因为叛徒的含义令人困惑。

艾回答国王:

  “他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祖国,但是他不是为这个国家、为陛下你效力。他所效力的,正是我所效力的主人。……是全人类。”

当然,还有金利·艾。

  不是“我们”同“他们”,也不是“我”同“他”,而是“我”和“你”。

不是星球和星球,不是国家和国家,不是家族和家族……

不是男人和女人,而是你和我。

结誓。克慕。和平。

这是《黑暗的左手》最负盛名的设定——格森星人不分男女,只在克慕期(发情期)暂时表现性征以交配——也是厄休拉·勒古恩愿望的浪漫表达,至少是主要部分。

谁不想呢?我们两性人,为躯体所困已属无奈,又加上社会文化的条条框框。出生后第一个问题就是性别(父母代答),紧接着童装分男女、玩具分男女、礼仪分男女……

命运分男女。

  “一直都处于克慕期……那么说,那是个奖赏人的地方,还是惩罚人的地方呢?”
(第13章 押往志愿农场)

借此反观自身,很好;但身为两性人,就不能改进吗?只有人人相同,才能自由、平等、博爱吗?

读者也许反驳“差异本身就是一座桥梁”,这是艾对他与伊斯特拉凡感情的思考。

但果真如此吗?艾与伊斯特拉凡为什么动情了呢?

伊斯特拉凡赞成艾的目标。伊斯特拉凡救了艾。伊斯特拉凡与艾一同穿越冰原。伊斯特拉凡到了克慕期。

和差异有什么关系???

相反,小说中反复体现了相同的好处。

“叛徒伊斯特拉凡”的历史传说中,敌对家族的三个人因为手指一样长,而相爱、建交。(这一章可作全书缩影,下文还会点到)

韩达拉教重视关联而非区别,教徒有预言的法术(虽然无用,笑)。

不分性别,所以平等;

不分敌我,所以无战;

不分远近,所以好客。

单就此而论,小说属于激进主义女权主义。所谓“激进”并非极端恐怖活动,或者女尊;而是认为,生理结构(而非阶级)导致女性以为自己应当去做那些屈从于男性统治的事情(生育带孩子性交等,尤其生育),导致女性地位低下。只有通过避孕技术、试管婴儿、人工授精及无性繁殖这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把女性从生育这一压迫她们的生理功能下解放出来,女性的处境才会有实质性的改善。

(但区别也很大,比如斗争性非常强;了解女权主义各流派,可读李银河《女性主义》)

而平和求同的态度,和作者喜爱道家有关。小说中,韩达拉教和道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追求无知无证(绝巧弃智),看重关联而非区别(齐物论)。

小说也颇有“小国寡民”的意味。它看重人际交往,反对国家。如联盟的深意:

  独自一人,我同你们最终建立起来的关系不会冷淡而毫无人情味,也不会仅仅限于政治层面。它会带有个人色彩,同时多少有些政治的意味。
(第18章 穿越冰原)

也如“叛徒伊斯特拉凡”的故事,他们通过几个人的爱慕来建交。


分析至此,小说表达的都是人类平等、相爱、和平的愿望。

然而,事情没那么简单。

再读“叛徒伊斯特拉凡”,问:为何“叛徒伊斯特拉凡”能使敌对家族建交?为何他爸不行?

(可比性在于:他们爱的是敌对家族的同一个人,变量控制得很好)

因为“叛徒伊斯特拉凡”杀掉了所有叔叔,是家族唯一继承人!

同样,特使艾能达成联盟使命,只是因为伊斯特拉凡爱他吗?

不。是因为他的飞船在格森星天上飞,上面还有11名同胞。

艾在格森星呆了两年,加上伊斯特拉凡的努力,国王才召见他一回;刚联系飞船,国王一下软了。

联盟:感动吗?

国王:不敢动,不敢动。

就算艾心眼实,不联系飞船,挂了;飞船每4年还会新派一名特使,直到格森星加入联盟。不用预言,我都知道这种事的结局。

其他读者也许会用联盟的深意来反驳,然而那是艾自己猜的,他的见识有限。伊斯特拉凡就评价:

  他(艾)的演讲代表的是一个高尚而精明的民族,这个民族将某种深刻、古老、令人惊叹且极其多样化的人生体验融进了一种智慧当中。不过,特使本人却很稚嫩,缺乏耐心和经验。他比我们站得高、看得远,但他个人的高度却与普通人无异。
(第11章 伊斯特拉凡的独白)

可见一种可能:联盟的宣传忽悠了艾,使之诚心诚意地当了特使。(就像米国宣传普世价值)

实际情况呢?可以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作者有言在先:

  故事能否取信于人,取决于讲述的方式。(第1章 埃尔亨朗的庆典)

以上,就是我相信的故事。

再读这首诗:

光明是黑暗的左手,
黑暗是光明的右手。
生死归一,如同相拥而卧的克慕恋人,
如同紧握的双手,如同终点与旅程。

再做这晚祷:

赞美黑暗和未竟之物。

考虑到《黑暗的左手》只是套装三册的第一本,我的书评确是未竟之物。

看官,美吧。↓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