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兄弟(第3版)》_读后感_800字

(2020-02-04 13:51:01) 读后感

《兄弟(第3版)》_读后感800字

2019·假期

18.《兄弟》

《兄弟》是本好书,但却没有《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传递出的震撼与感动。

看完《第七天》后,我曾翻阅过许多关于它的书评,大多是批评,责问余华的小说变了风格,口语化的过量使小说变得过于通俗,新闻的粘贴复制也让小说失去了文学性。当时我还为此辩驳,认为小说不应该拘泥于语言的华丽,而在于是否能触动人心,可是当我读完《兄弟》后,我发现我确实是对余华失望了。

其一,在语言句式的运用上,余华大量运用排比(主要在同一件事人物不同的反应的描写上)。描写人物的不同反应是刻画人物性格的最基本方式,可是这本小说里对于这种方法的运用不仅没有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反而让人觉得啰嗦,是在凑字数。或许有一两处这样的描写能够博人一乐,但过多的注入则消损了它的价值。

其二,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物形象非常的扁平,宋钢或许还好些,毕竟最后的自杀将人物进行了升华,李光头这个人物却是十分的理想化,甚至有了迎合消费者的嫌疑。同时人物的性格又十分的单薄,宋钢的书生气、李光头的土匪气不是感受出来的,而是由作者直接挑明。

其三,主题像是蜻蜓点水,只是微微拨动心弦,却未能直达人心。人性被金钱的异化?坚贞的兄弟情?时代的改变?荒唐的世界?我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苦难的描写、人性的拯救、自我的救赎,看上去都那么肤浅,不知所云。

看了余华前期的先锋小说,觉得他的文章不用刻意感受就能觉察出透过文字所传递出的压抑氛围。

看了余华转变风格后的《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觉得苦难是如此的真实,而人就是要在这样的炼狱中苦苦挣扎,自我消解。

看了《第七天》和《兄弟》,我却心中空空,脑中空空。

有点失望,有点忧伤,莫非作家们的写作道路都是殊途同归的吗?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