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柒》读后感_1900字
(2019-08-14 08:05:13) 读后感 -
《柒》读后感1900字
毫不避讳的说,通篇读完,感觉像是从一片云里雾里跌到了另一片云里雾里,依然的伸手不见五指,依然的两眼一抹黑。但又像是洗了个极滚烫的热水澡,心里再无波澜,袅袅升起的白烟和热水冲刷之后略微泛红的肌肤会提醒你,并不是什么都没发生。
亦或是,我在一片愁云惨雾中,似乎撞见了鬼,继而生出了魔障,然后将作者描绘的劫难套用在自己身上,再而用自己所知不多的佛性来渡此劫难,大抵应该是这么一个过程,必然是谈不上亲身经历,倒也不缺乏共同参与过之后那种特有的革命友谊。
柒,在中国传统意义上是一个比较玄妙的数字,人死有头七,生有七天,满月,百天,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柒又同期,生有期,死有期,苦有期。当然它也可以坦荡的就是一个柒,别无其它隐喻。
柒,是一本关于情感的书,毫不奇怪,所有汉字始造之初便是为表达感情服务的,只不过在泥石俱下,情感泛滥的今天,也许我们早已忘了,情感是为何触动我们,因为由情感牵涉出来的问题多如牛毛,多到我们无法再分出哪怕一个神经末梢去思考,感情开始之初所带来的那份简单至极的欢愉。
但,它又不纯粹是一部简单的关于拼凑感情的书,因为书中因感情牵扯的零零总总的副产品,是现代婚姻关系里必然面对,而大多都悬而未决的是非题。如果稍有带入感的读,便会不自觉的自我对镜般,多出一条反相的生命,佛说我们不能着相,何况反相。
如果非要用有用或者没用的价值观来评判的话,我想这本书是没多大用的,至少每篇都是抛出了问题,却不正面给出答案。但如果就此将它束之高阁的话,也是对这些感情标本的极大浪费,如果能认真的自我对照的读完,对我们自身今后的感情生活应该还是大有裨益的。
“我好奇的事情在于人在何等情况之下动心动念”。这是第二篇的题记,记得之前看老舍的《我这一辈子》中有一段评述:“人啊,最怕在该死心的时候动了心,该绝情的时候留了情”。同样都是动心动念动情,过来人的角度就会显得果敢而决绝,原因无它,爱情之于年轻男女着实重要,就像朱生豪在《醒来觉得甚是爱你》中所说:“你就是我的水和氧气,离开你我便不能活”。又或者像王小波对李银河般死缠烂打,喋喋不休。但真要去深究在何等情况之下动心动念,我想,大多数人是说不上来的,因为情愫的暗生并不只是一件二件事情的简单叠加,它应该是包含了听觉视觉触觉的三重考量,最终再演变成荷尔蒙分泌的过程。
那时候看渡边淳一的《失乐园》,还忍不住愤怒地斥责二个已婚男女以婚外恋的形式无情的践踏我对婚姻饱含的美好期许。再到《廊桥遗梦》,愤怒的情绪少了一些,更多的生出了悲悯与同情,一对已婚男女因为各自家庭的不合而暗生情愫,却因为各自婚姻的羁绊和道德的鞭策而最终没能在生前走在一起,却在死后各自的坟墓隔首相望。
既然爱着彼此,那便毫无顾忌的爱吧,别受制于世俗的桎梏,谁又能说婚外恋就一定不是真爱呢?
而在《夜车》一篇中,贯穿始终的列车元素亦使我久久不能平复的,“当火车开入这座陌生的城市,那是从来就没见过的霓虹,我打开离别时你送我的信件,忽然感到无比的思念,看不见雪的冬天不夜的城市,我听见有人欢呼有人在哭泣,早习惯穿梭充满诱惑的黑夜,但却无法忘记你的脸”。形容枯槁的男人,饱经风霜的女人,一同踏上一路向北的列车,不完美,却足够动人,他们要去往国境最北端,我也曾向往过那一片冰天雪地,晶莹剔透,仿佛二个人的温度,便可以抵御这世间所有的天寒地冻,我也不曾忘记海子曾说过:“明日天寒地冻,日短夜长,路远马亡”。男人是“马”,他是想死在路上的,女人依着他,喂他喝橘子味汽水,他最爱喝的。
我分明看到了二个饱受婚姻煎熬的人在死亡面前还是拥有相当的默契,不想抱憾终身也好,共同完成彼此未竟之心愿也罢,他们走到了大兴安岭以南,若男人的身体情况允许,我真希望他们能走到漠河,去看看国境的最北端,那里有北极星,它们不会掉泪。
不想一一剖析,并不是不能,而是不敢,对于爱情,婚姻,出轨,生小孩,这种既隐私又社会的问题,根据事情的特殊性往往也会千差万别,并不能一概而论,那样只会有失偏颇。
我想,爱情是多面的,给你甜蜜,也给你哀伤,好的,不好的,你都只能照单全收, 婚姻里的两个人,是始作俑者,也是受害者,本无对错之分,亦无原谅可言。也像是人的一体两面,有一句诗说:“花开两面生,人生佛魔间”。佛性和魔性之间,往往也会产生大相径庭的结果。
最后,还想套用《一代宗师》中的一句台词:“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希望所有爱情中的男女,在遇到矛盾时,偶尔也能想想他或她最开始触动你的地方,那个时候,你最美好。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