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心理学:发现工作与生活的意义》读后感_4000字
(2019-08-27 09:47:34) 读后感 -
《成功心理学:发现工作与生活的意义》读后感4000字
“我们不必从最底层开始一层一层往金字塔塔尖爬,社会更加扁平化,我们在狼牙棒上冒出一个尖来,我们面向的就是整个世界。 ”
这是我最近听到的一个与传统“金字塔思维”截然相反的理论——戚泽明先生的“狼牙棒思维”。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利用自己在某一个小领域的突出技能,发展出自己赖以生存的能力,而不必要样样都好,面面俱到。只要选对适合自己的领域,集中力量,深挖下去,获得自己的核心技能,你就拥有了成功的最重要的资本。
未来是极客世界,成功的路有很多条,千万别在错误的路上摸爬滚打。丹尼斯.韦特利的《成功心理学》一书,从实用心理学的角度,给想要成功的人建立了一套可操作的心理学训练程序。
丹尼斯·韦特利(Denis Waitley)博士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是人类行为学博士,也是一位标准的斜杠博士,他的头衔非常多也非常牛。他是全国自尊协会的创会主席,当选国际著名演说家协会成员,是“人的表现和潜力”领域著名的专家和发言人,他给每个领域的领袖人物提供咨询,包括美国宇航员、海军陆战队员和奥林匹克运动员,他也同时著有多本心理学著作。
《成功心理学》这本书通俗易懂的讲解了关于成功,你可以做的事情——喜爱自己,理解自己,建立高自尊,积极思考,发现强项,自我激励,冲破障碍,从内而外全方位掌控自己的生活。
1.接受全部的自己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想要成功,首先要先学会完全的接受自己,包括自己的缺陷。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看法是不客观的,对自己的需求也不够诚实。
比如,你工作五年,业绩并不突出,职位也没有上升,你对自己很失望,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心里无数个声音在指责自己”太差劲了“。可是如果你把自己放到一个旁观者的位置你会看到什么?
你会看到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忙碌的母亲,早晨6点起床给一家人做早餐,白天八小时工作,晚上再给一家人做晚饭,然后带孩子上补习班,回家接着辅导功课,孩子睡了再收拾屋子,老人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也许还要给做个按摩,老公回来晚了还需要帮他准备夜宵。等到她终于躺倒床上的时候,看看时间,已经十一点了。
你看到的,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而且,她也需要休息,她也需要被关爱。
其实,你真的可以对自己更宽容一些。
我们看待自己往往过于严苛,这可能是中国文化中带有的东西,不同于西方人的思维。
要知道,每个人都不会十全十美,发现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缺点,全然接受,清除头脑中那些否定自己的声音。如此,才有可能建立起高自尊。
2.建立高自尊说起自尊,让我们先从“外表”说起。
我们对自己外貌的感受,是我们全部自尊的首要指示。
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在学生时代没怎么关注过自己的外表,因为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内在美”最重要,关注外在的那叫“虚荣”、“肤浅”,女孩子还会被教育说:“不好好学习,一天就知道臭美。”这话听着是不是很耳熟?我们就这样”不知道臭美“地长大了。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以至于在成年后多次吃了这方面的亏,都还不知道原因出在哪里。
走出校门之后,需要和陌生人打交道的场合多了,经常是开始的时候对方爱答不理,往往需要我主动和人家聊个几句之后,才会发现对方的态度的转变,认真或者热情起来,看起来,是我靠”内在美“打动了对方,可是每次这样好累的嘞。
特别是买东西的时候,比方说、买个房子。现在回头想想,我去看楼盘,穿着几十块的T恤,牛仔裤,趿拉个二百来块的运动鞋,素面朝天,揪个马尾,搁句不好听的话来讲,“你出门也不先照照镜子!”旁边的人画着精致的妆容,头发精心打理一丝不苟,踩着高跟鞋,窈窕窈窕的,你说售楼小姐搭理谁?
修炼外在,倒不是说先天就要长得多漂亮才行,而是你对自己形象的管理,直接影响他人对你的定位,也影响你对外释放气场的强度。
研究表明了外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当人们打扮得体和穿干净的衣服时,他们就会收到同学和老师更好的对待。他们感觉有吸引力,从而投射出姣好的形象。不管你是否喜欢,我们用自己的外表留下一个持久的印象。
所以,建立高自尊,可以从全然接受自己外表、包括缺陷,并在现有基础上修炼外在开始。
知道了外在的重要性,我们再具体看看高自尊究竟是什么?
高自尊,是成功者普遍具备的一种素质,是对自己能力的确信,知道自己”能行“。
即便失败、受到批评,高自尊的人,都会把聚焦点放在问题本身,他们想的是如何解决问题,并且勇于承担失败带来的一切后果,不逃避、不拖拉。而不是如低自尊者一样,把事情灾难化,给自己贴标签,“我就是…的人”。而积极应对问题的过程,又会再次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
相反的,把自尊挂在嘴上,动不动就说‘你伤我自尊心’的人,其实是低自尊的。这样的人会特别在意外界的评价、看法,遇到批评就如临大敌,甚至在自己目标设定上,也会不自觉的以讨好他人为目标。
高、低自尊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因素是与儿时受到的教养方式有关。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起码要做到能够意识到问题的本源,知道我们有时看轻自己、不够自信,或者是过于自大、盲目自信,很大程度是因为过去的体验造成的,而不是自己真的那么差,或者真的多么无所不能。
如果你相信自己做的还不错,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你的时候,你真的可以很自在。 ——吴淡如
另一部分重要的因素是可以被改变的,就是自己对待自己的方式——你是怎样看待自己、你对自己多是鼓励还是否定。
在《成功心理学》这本书中,作者列出了很多问卷表格,通过一个个问题,让你发现你对待自己的真实态度,还有你的优点,缺点,喜好,厌恶等等,帮助你认识真实的自己。越了解自己,越接受自己,你才越有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施展才华,高自尊也会随着你一次次的成功,或者一次次积极面对问题,扫除障碍的行为,逐步建立起来。
3.找对方向,克服障碍成功者首先要有正确的方向,这个方向要靠发现真实想法来获得。
“自我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就很重要了,它来源于我们以旁观者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过程,以及我们与外界建立联系的方式。真正的“自我意识“要求我们对自己诚实,不过于严苛或者过于宽厚。
发现自己的强项和弱势,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梦想。
在我小的时候,倡导的还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也没错,但是相对比的,并没有提出怎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长处,并充分发挥。
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思想浪潮下,我毅然决然的在文理分班的时候选择了理科,可是天知道我理科有多差。我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学理科,成绩还惨不忍睹。
相反,语文和英语我只有上课听讲,课后基本不学,但成绩都是班级数一数二的,写文章更是每次都是范文,要读给全班听。
选择理科意味什么?意味着我大学要学理科,工作了还是理科(那个时候还没有改行的思想),一个选择,关乎大半辈子。这就是典型的鸡蛋碰石头,拿着自己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一比还就是十几二十年,从前因为自己的优势产生的自信心、优越感,慢慢都被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领域消磨殆尽。
现在的职业选择比过去多元化,网络平台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各种知识的机会,所以我还能抓住青春的尾巴为自己的爱好努力一把。屏幕前的小伙伴要尽早的找到自己的梦想才是。
找到方向之后,就要给自己设置目标了。目标设定要同时包涵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二者同样重要。
长期目标是灯塔,指引前进方向。如果你发现目前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无法让你完成长期目标,那你可能需要做出改变了。
短期目标的设置,可以利用长期目标来倒推,比如,我想完成“两年以后我要成为插画方面的熟手”这个目标,而我的起点是“零”,那么每半年我需要达到什么目标?每个月呢?倒推下来会得出“我每天需要至少练习一个小时素描,一个小时色彩”的结论,这就是把目标分解细化,完成每天的短目标,自然会越来越接近长期目标。
那么,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遇到障碍怎么办?
“战胜它就好了”是不够负责任的说法,我们要有方法论。
障碍,包括内部障碍和外部障碍。
内部障碍来自我们自己,或者是目标本身。如果我们对外部障碍——比如他人对自己的否定——从内心认同的话,那外部障碍也会转为内部障碍。
当我们出现内部障碍的时候需要考虑什么?
1. 反省目标,是否是真正取悦自己的目标。
2.思考自己是否是完美主义者。有时需要非完美主义者的精神,先做到30分,再完善到80分,甚至一百分。有“开始”很重要。
3.通过冥想、锻炼、音乐的健康方式解决压力
4.将关注点放在“我为什么愤怒”,保持镇静,温和而坚定的表达自己主张,消解愤怒。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它可以指导我们解决生活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对于障碍的处理,《成功心理学》一书中,也有很全面的心理学指导。篇幅原因,只能浅显带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下原著。
“成功是历程,而不是终点。”成功在不同人的心里,标准应该是不同的,如此才能成就丰富多彩的世界。
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愿我们都能在自己梦想的路上披荆斩棘、却乐此不疲,成为世间独一无二的灵魂。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