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_精选读后感_2100字
(2020-01-26 15:45:43) 读后感 -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_精选读后感2100字
公元1587年,中国明万历十五年,四海升平,虽有小祸小灾,但还是一派祥和。然而在这样的平凡的一年里,世界看似毫无变化,然则,中西发展的差异浪潮则暗波汹涌。就在这之后的一年里,西方开辟了大航海时代,逐渐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从而主导了世界;然而中国,因为体制僵化,制度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缺乏创新等等原因而错过了这个发展的浪潮。正如作者在开篇讲述的:万历十五年,平平淡淡,一些事件表面看起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中国的落后是弊病已久。
初稿原为英文的《万历十五年》,自80年代作者亲自翻译在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作者以万历十五年前后的史事和几位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文官制度、军队管理制度、首辅制度、嫡子继承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国应当汲取的经验教训。
在我看来,作者用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写清楚了整个大明王朝,皇帝万历、正德;首辅张居正、申时行;廉官(文官)海瑞;武将戚继光;哲学家李贽,他们构建起的大明王朝僵硬,改革迫在眉睫但无从下手:礼仪道德代替了法律,重文轻武且官官相护……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
如果将中国所有的落后全部加之在明朝的身上多少是有些不公平的,就像网上调侃那般:如果明朝真如后世所说的那么不堪,为何清初还有那么多人飞蛾扑火反清复明?其实,明朝伊始,轻徭薄赋,兴修水利,政治移民等等为立国和中华文明的发展都有着卓越的贡献。然而明朝败就败在他制度上自带的弊病——官员的贪污腐败、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横行、宦官专政等一点一点腐蚀着这艘巨轮,终于在1644年随着清军的入关土崩瓦解,沉没于历史的大海里吧 。
《万历十五年》这本半个世纪之久的书,随着《人民的名义》这部剧的热播再次回归人们的视野。作者笔下的人物每一个都栩栩如生的展现出来,作者将自己所了解到的史料一一展现,改变了对一些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就好比万历皇帝,历来均以为昏庸,但是这本书读完,让我更多的是对这个连自己命运都无法主宰的天子的同情,他九岁登基,做了四十八年的皇帝,却没有一天为自己而活。年幼时,太后听政,权力掌握在首辅张居正手中,张先生在世时致力于变法,一条鞭法的实行,给这个国家带来了短暂的中兴。终于人到青年,壮志凌云,想要为着个国家贡献更多,但是随着先生的去世,遭到朝中曾被变法触及了文官集团集体声讨,让万历心中这个一心为国为民的好老师好首辅形象一点点崩塌,之后的首辅也是那么不尽人意,就如第二章整章在写的申时行,作者对他用的最多形容词是“和事佬”,他总是在调和皇帝和百官之间的冲突,所以在万历看来,这个老师,也是有着某种目的,也就是作者说的“阴”——人的私利与欲望,于是皇帝对这个国家开始失望了,加之繁琐的制度与儒家道德的要求压得这个少年喘不过气,他逐渐对政事失去了兴趣,令他欣慰的是,他遇到了一生所爱郑贵妃,然而立储一事压死了这个皇帝,宠妃所生非嫡长子,与朝臣的斗智没有成功,朱常洛代替受父皇宠爱的太子人选弟弟朱常洵当了二十年的太子,一个月的皇帝。这里看似可笑,实则是万历的悲哀。因为本朝有了明成祖,他无法立非长子的长洵、因为有了明武宗,他无法像叔祖那样活得自由,像自己。他看透了事情的真相,,知道自己生气毫无用处,所以他采取“无为”的措施——国家政事里越来越消极。
这位悲哀的皇帝,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书的第四章——活着的祖宗,在读之前我就一直在想:祖宗为什么是活得?不应该是去世的那些先辈吗?原来,万历在活着的时候就听从百官为年少的自己预筑了陵墓,接受了这“精神上的活埋”。就算这样,在选择位置时,百官也因此事的风水问题来了一场党羽之争。然而万历去世后,一生所爱没有睡在自己身旁,四百年后的那场文革里,他也不得安宁。皇帝“向死而生”,选择了三十年不上朝!
这本书还给了我很多的思考,高中学习明朝时,这个被马可·波罗称作遍地是黄金的王朝被我们归纳为“白银帝国”——和西方的贸易越做越大,白银大量内流。然而,书中有一段关于本朝货币问题的描写:官著货币使用降低,碎银成了公私交易的通用货币。然而,就是这样简单的一系列问题在政府无法遏制的情况下导致了通货紧缩、商业萧态、人民失业,社会动荡,这个政府对国家社会的管理是多么的无力与苍白。
在作者的描述下,这个帝国里没有一个人能成为赢家。海瑞,这位一生廉洁秉公执法的模范官僚,一生坚守自己,都没有同流合污。这位正义的使者“恩将仇报”,原文里提到他与徐阶的纠葛,就算是曾经对自己救命有恩的人,他处理起来也毫不手软。然而,也正是他的毫不留情才把他逼入了这个“孤军奋战”的不能自主之境。海瑞名就功未成是为何?他以个人而面对强大的社会力量,过于自信,不做细致考察,也没有宣布的法律的支持,更没有专门的机构去调查、听申、判决。也许用后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