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闭岛》读后感_1500字
(2019-08-08 13:14:22) 读后感 -
《禁闭岛》读后感1500字
先说说这部电影,应该说电影比小说更出名,也更出色(个人看完本小说的认识。小说主要是有点绕,比电影还绕,看到里面好多读者说这个完全云里雾里,我也是偷偷笑)。这部电影是我超级喜欢的那种类型。属于至少三边系列。电影故事,人物表演,场景布景都太符合故事的风格和节奏了。虽然影片是惊悚悬疑片,但好多地方用文艺手法替代了。摒弃了那种夸张的歇斯底里吓人大法,用幻想和梦境般的场景替代。所以对于观者,看完后更有余音绕梁 ,回味的可能性,而不是仅仅当时感官刺激,肾上腺激素的上升。
关于这个故事我其实现在也没有完全明白它真实的内容是什么。不过,我很满意这个结果,其实说,如果确定其一了,就意味着另外一种可能的消失,那么,也是一种缺失。但两种可能性反而提供了其故事的丰度和想象空间,现实意义也会更多。所以,还不如不明就里。
可能性分为两种吧,两种都可以解释,都不勉强。第一种是泰迪的身份是一名执法官,来到岛上查一起逃离案,但是因为环境的特殊性以及他以前的身份是一名士兵。过往的回忆在这样一个密闭而特殊的环境里,发生了错乱的幻觉,这个就是故事的基本内容了。另外一种可能性是,泰迪他本来就是一位精神病患者,属于岛上的第67位c区病人。最开始他是一名军人,他妻子是严重抑郁患者,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后来他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他被带到了这里。但却在脑海中经常上演自己是从外面进来的执法官。还有故事中出现的角色。后来医生们为了配合他,编辑了这样一场冒险戏。遵从他的内心世界。
我更倾向于理解第一种,是环境触发了回忆,看完小说,也觉得是这样。第二种太费劲了,不过容易自恰。那是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后来医生们为了配合他,上演了这一处四天的治疗故事。且不论合理性谁更优了。
关于本书而言,可以说说其他一些内容。本书中有一些很精巧的比喻,是本书的亮点。巧妙的比喻是让场景具像和生动的最佳调味品,夹杂一部分是和珍珠一般。另外,作品环境描写基本用了灰色调,灰色的心情和灰色的场景。也还有一些灰色的意象,带着一些神秘色彩。比如永不停息的海浪,高高陡立的悬崖,不期而遇的暴风雨,潮湿隐蔽的山洞等等。为故事的悬疑加分。
其实,我觉得本书应该找一个海边岛上阅读,很少人的孤岛上面阅读体验应该会更好。可以听到海浪,可以闻见暴风雨来临的气息。这种体验会更加不一样。
关于其他,泰迪为什么会出现幻觉呢?背后的机理是什么,要解释这个,更多是艺术的表达方式。但是,我也了解到,精神病患者是可以产生与现实严重不符合的幻像。背后的机理我也是无法解释的。关于神经元的问题吧。这个是我目前最感兴趣的地方,因为它可以解释好多东西。
第二个解读是作者写本书的原因。这个讨论有的时候会很无聊。就像是在做初中的语文阅读理解一样。揣测作者的写作原因。可能大部分我们都猜错了。也有可能,作者只是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之举。但是,对于读者而言,读者在这种猜测之下,可以加深和延展对故事的理解,也算是一种升华。至于本书呢,主人公是1952年的时代,刚刚结束二战的士兵,已经度过了数年正常生活。但是正常的背后或许更多是不正常。战争是容易摧毁人性的经历。好多精神案例也证明了这样的事实。管中窥豹,取一个细胞,在一个特定的故事之下,反应士兵的战后生活,或许是作者的一种发心。另外一种可能,应该是作者对分析精神学的兴趣,萌生了写这样一部小说的念头。那么,既然目的是精神分析。那么,追溯故事的时代背景意义就不是很必要了。如果这里再考究一下丹尼斯.勒翰,可以知道他是在2013年获得过爱伦坡奖的人 ,擅长写悬疑故事,另外本人也在早年做过心理咨询师。所以,可能故事的最大初衷就是一个悬疑的故事。
本书,给五星,给不了。四星好评。[偷笑]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