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翅与花椒》_精选读后感_2000字
(2020-02-04 00:14:15) 读后感 -
《鱼翅与花椒》_精选读后感2000字
Fuchsia Dunlop 邓扶霞,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却在一系列的机缘巧合之下撞入中国饮食文化的大染缸,最终在东西方的文化参照反思中,获得了关于东方古国饮食文化的独特定位和舌尖记忆。藉此,中国不再作为一种符号性象征性的存在,而是一种记忆深处的 Fuchsia Dunlop 邓扶霞,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却在一系列的机缘巧合之下撞入中国饮食文化的大染缸,最终在东西方的文化参照反思中,获得了关于东方古国饮食文化的独特定位和舌尖记忆。藉此,中国不再作为一种符号性象征性的存在,而是一种记忆深处的“ 色、声、香、味、触、法 ”的沉浸式体验感。很难说,是邓扶霞塑造了《鱼翅与花椒》,还是鱼翅与花椒作为符号的中国饮食塑造了作为自我与他者的“邓扶霞”。
一、作为他者的中国饮食
在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西方著作或笔记中,我们不曾鲜少看到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记载和评述。其中,包括我们中国人比较熟悉的: 《利玛窦中国札记 》,在这本札记里,利玛窦杜中国饮食的内容、类型与价值的记录,几乎可以说奠定了整个西方世界对于中国饮食文化分类的“范式”。当然,在整个16世纪到18世纪,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频繁交流,西方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记录已经更为具体、充满了细节性的描述,这个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之前西方对于中国饮食的西方想象。
在欧洲,伴随着近现代世界的开启,更多的西方人进入中国,自然便有了对于中国饮食文化的最直接的接触与体验,也有更多的中国人游历到西方。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有英国剑桥大学的人类学系教授杰克.古迪(Jack Goody )的《烹饪、美食与阶级》、《饮食与爱情: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史》。前一本是从区隔的视角研究烹饪、美食与阶层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是通过食物作为物质流动去获得有关全球化流动的洞察,中国菜的全球化本身隐喻了全球化本身。
除了杰克.古迪,我们熟知的包括有: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谢和耐( Jacques Gernet )的《蒙元入侵前的中国日常生活》,谢和耐通过此书对南宋的饮食做了全面而深入的细节描述。不过谢和耐竟然在此书中描述南宋的饮食中的“食人”现象,笔者初读此书也是备受震惊。法国高等社会研究院研究员弗朗索.萨班的《十四世纪中国皇宫的烹饪法》《中国传统烹调中的烹饪体系》(弗朗索.萨班同时还是剑桥世界食物史中国篇的撰写人)、原燕京大学毕业生罗孝建旅居欧洲写作的中国烹饪系列。
其中, 罗伯茨(Roberts,J.A.G.)的《东食西渐: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饮食文化》获得了西方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罗伯茨在本书里分为两个部分讨论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饮食文化”,从邓扶霞写作《鱼翅与花椒》行文来看,肯定是阅读过此书的。第一部分,罗伯茨记录了西方人在中国与中国饮食接触后的体验与态度(1900~1949年间)。第二部分,作者展示了英国以及北美地区对中国饮食的接纳以及中国饮食的全球化进程,在罗伯茨眼里:“ 如今,在很多西方国家的每条高速公路边都有中式快餐店,几乎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都备有一口炒菜锅”。在西方世界之中,美国汉学界对于中国饮食的描述性文本也是卷轶浩繁,诸如:哈佛大学张光直先生编著的《中国文化中的饮食》,张光直、余英时、爱德华.谢弗、迈克尔.弗里曼、牟复礼、史景迁、许良光,当然还有芝加哥大学著名汉学人类学家冯珠娣的代表作《饕餮之欲:当代中国的食与色》 ,在这本享誉汉学界的著作里,冯珠娣从“食”和“色”入手,审视了中国人欲望的生长变化,并从历史学的谱系中获得了有关“食色”论断的全新认识。
二、鱼翅与花椒:西方想象东方
邓扶霞作为四川大学留学生的“饮食文化”体验之旅开启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这个时期的成都正处于新旧时期的交替。90年代的成都商贸业已经很发达,街头仍旧保留着老成都最悠久的历史和味道,街头苍蝇馆子林立。这是今天在成都很难再去感受和体验的事情,邓扶霞的“饮食文化之旅”就启程于这个时期,并以四川大学为圆心进行扩展。
在邓扶霞的叙述里,我们很清晰的看到作为西方饮食文化遭遇东方饮食文化的最初态度。几乎在整个西方世界,遭遇“中国人啥都吃”的观念与现实时,都产生了巨大的抵抗与阻力。邓扶霞也一样,作为西方世界里的“勇敢者”,邓扶霞在没有切身体验中国饮食之前,观念世界里仍旧存留的是有关马可波罗以及传教士对于中国生活和饮食的感受,“中国人喜欢吃蛇肉和狗肉、他还宣传,有些地方会吃人肉......十九世纪英国水手在广州的通商口岸歇脚,吃个饭也得小心翼翼地挑来挑去,免得不知不觉就吃了条蚯蚓,或者啃着猫儿小小的骨头”诸如此类的“事实性”描述,在几乎几百年里形塑了西方想象东方的历史、观念和记忆。事实上,在中国的饮食文化版图中,区域性文化有着巨大的饮食差别,不论是南方与北方的饮食文化,亦或是东部与西部的饮食文化,都有巨大的差异、不同和饮食气质。邓扶霞在中国的饮食文化旅程中,也切身感受到了湖南与四川的巨大差别,虽然都为“辣”。但湖南的鲜香辣与四川的麻香辣之间还是有本质的差异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