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修订版)》_读后感_1200字
(2020-02-16 07:10:02) 读后感 -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修订版)》_读后感1200字
现在来看,这本书的内容或许整体上不算很新颖了,那种很新鲜的认知能带给人的刺激感相对少一些,很多举措也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历程中起过或正在起着作用。
但它的历史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把我们已经走过或正想走的很多路一一归类、做优劣分析、排序,让后来再面对这些问题的人可以做更明智和周全的选择。就像序言里讲的,它解答了太多我们不能说完全没认知,但也确实可能还认识不全面、不清晰的问题:
为什么小额信贷的实用性并非某些人所信奉的那么神奇?(边际收益虽高,但总利润实低)
为什么穷人最终无法从医疗制度中得到好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年年上学却不学习?(精英偏见导致的施教者和受教者的歧视与自我歧视;未因材施教)
为什么穷人不想交医疗保险?
(对可信度持怀疑态度,时间不一致性造成的心里偏差[现在支付,回报在未来,且回报是伴随不愿预测的不愉快未来发生而出现的])
为什么象征性的补助不只是有象征性的作用?怎样健全商业保险制度?
(政府参与,给与保险补贴。随着时间推移,在人们会逐渐认识到保险的好处后,保险补贴或许就可以取消了。即使没有这种可能性,只要穷人无须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对冲基金经理,并因此而实现巨大的潜在利益,这似乎也是一个利用公共资金促进共同富裕的好方式。)
为什么在教育方面的资助“少一点即是多一点”?
在国力较为有限、义务教育难以强化的情况下,政府应从经济角度考虑,让父母觉得送孩子上学是值得的。教育政策所选择的新工具:有条件现金转移。
实际上,教育应该不存在“贫穷陷阱”:教育的每个阶段都是有价值的,但若认为教育的回报呈“S”形,在无意识中营造着一个“贫穷陷阱”,会进而催生一个真正的“贫穷陷阱”。
需求达人认为,最好的教育政策就是没有教育政策。只要找到一些急需人才的行业,让投资于这些行业变得富有吸引力,那么就会出现对受过教育的劳动力的需求,增加这方面的供应压力。这样,争论便会继续下去,因为家长们开始真正关心教育,他们会向教师施压,让教师根据他们的需要授课。如果公立学校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教学,私立学校市场便会趁势形成。有人称,这个市场上的竞争会让家长们得到适合他们孩子的高品质教学。(对此暂时既欣赏又有些许怀疑)
为什么好工作对于发展至关重要?
(用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时可能需要具备一种稳定感。那些看不到自己未来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的人,他们可能总是不愿继续努力,其生活水平也难以得到提高。)
等等等等…
最让人欣赏的是,作者丝毫没有妄图用“办公室经济学”解释一切,没有单纯用数据和模型作全部归因,也没在用自以为是的凌驾态度观察和做结论,而愿意也敢于自我推翻,真的在做实事、解决世界上的贫困难题。他们自己是这样写的:
如果我们拒绝懒惰和公式化的思考模式,如果我们倾听穷人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逻辑,那么我们就能制定一套有效的政策,也能更理解穷人的生活方式。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可以发现贫穷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