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江大河(王凯主演)》读后感_1100字
(2019-09-21 16:47:12) 读后感 -
《大江大河(王凯主演)》读后感1100字
从1978年的中国读到2009年,跟着作者见证了太多变化,包括蓬勃和不堪。这本书很杂,包含了经济学的应用,管理的中国式发展到西方变革时的中国顺势变革,资本主义唯利是图的对比,中国独特的经济环境。梁思申的外公说:所有西方理论,放到中国来都不适用。30年来对比,发展速度惊人。惊人到我可以原谅很多,希冀很多。这种感情和梁思申说的“各自求索”有着相同的情感。
看这本书的时候时常热泪盈眶。很多人说过,我们终将活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我始终坚持我一定会越来越喜欢自己。我相信杨巡也不会不喜欢现在的自己,宋运辉更不会。人都是向前看的,初心用烂了,我觉得主要还是一颗同理心。杨巡不能说没有同理心。我本来以为他是没有的,自己走来的艰辛,反而打压别人。可是当你看到最后他在飞机上时不时盯着柳钧那节断指的时候,对中国科技与柳钧饱有同样的期待时,你还能说他没有同理心吗。
这个社会确实是个染缸。也同时伴有三种人,一种顺应后如鱼得水,一种试图把水漂清。前者如杨巡和钱宏文,后者是柳钧。宋运辉是第三种,他在两者之间。杨巡是看清楚了这个世界利益勾结,然后运用。在这本书里,我对他的感情最复杂。说不透,像宋运辉对他的态度一样。总是那他的当下和卖馒头的时候对比,和他的倒爷时代对比,和他在东北的时候对比。心下不忍去骂他。他是一个聪明而且敏锐的人,他混迹这个参差不齐的利益世界,把自己变成利益的共同体,用利益交换共识。不能说他错了,但是这不是我会选择的价值观。《万历十五年》里我非常深刻的一句话说到:“不能用片面的视角来看一个人物的忠奸善恶。大凡高度的概括,总带有想象的成分。”这也是为什么我没办法客观的评价杨巡。
柳钧是差异观念很大,无法融入当时社会的一类人。他很快摸索到一条利益轨迹。他觉得黑暗,觉得没有原则。然而这种不顺从染缸的人,会得到超过以表面计算利益的无穷支持。这种热血的精神相投,极大可能是长期关系的建立结点。因为到最后,那些仍然活在社会金字塔上游的人,早就已经看清楚了弯弯绕绕,他们要的是提醒他们当年曾有过赤诚的那个少年。
我对于宋运辉的喜爱是三言两语都说不清楚的,也是懒惰,索性不说了。寥寥几句都无法总结他满嘴燎泡时的男孩到后来东海厂厂长的经历。
分享全书泪点高潮,就是在柳钧的团队得到那个神秘变量的时候。他说:“世上哪儿来的什么运气,这世上只有傻子才能撞大运,为什么,因为只有我们傻子一直撞,一直傻撞,才终于将小概率事件中的可能性撞出来了。”虽然本结果论者一向强调结果说服一切,但是这也不想悖,因为只有将结果“撞”出来,这个“撞”的过程才有意义。否则,还是感动自己更多。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