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人之彼岸》读后感_1000字

(2019-08-20 09:34:23) 读后感

《人之彼岸》读后感1000字

非常推荐,这是很让我着迷的一本书。
似乎整个世界都在讨论AI对人类的影响,是促进?是淘汰?是进化?是恐惧?小说由几个短故事组成:《你在哪里》、《永生医院》、《爱的问题》、《战车中的人》、《乾坤和亚力》、《人之岛》。
一、AI伦理。如果有一天,无法挽救生命的亲人可以换成一个“新人”,ta不仅仅是细胞的克隆,而是通过对本体的扫描形成AI学习,成为一个本体的延续,你能否接受?如果不能,《永生医院》里问:人本身的细胞就处在不断的新陈代谢之中,原理是一样的吗?
二、理性。AI通过大数据及深度计算掌握每一个选择的概率,并朝着大概率做出选择,也就是理性。人脑无法克服的是情感带来的感性。
就像达利欧在《原则》里所写的那样,他从儿子所患疾病中意识到人类的一些选择是基于脑体分泌(多巴胺等)产生的,作为一个有原则的投资家,不仅需要意识到这一点,还需要努力克服这一点以做出更理性的选择。《爱的问题》里的AI管家随时测量人类的肾上腺素、稳定性等指标,不断提醒他们恢复到正常状态。
恰好两本书是连续读到的,那么最终归于理性和朝着大概率事件做出选择是人类进化的方向吗?我们应当拥有选择小概率的激情吗?
做为一个感性的人,常常有朋友告诉我要更加理性,理性也是一些经验值的累积结果,但理性就一定是更“有利”、更快乐的吗?
《人之岛》里所有的人都被安置了芯片,所有的数据都归于“宙斯”,他帮助人类进行最理性的选择,对于单个人来说,不犯错是一件好事;对于整个人类,不会犯错导致的结果将是mir egal(德语:无所谓、都一样)。这一部也和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描述的情形非常相近。
三、《乾坤和亚力》是最短、也是让我最惊悚的一个故事。一个全能AI乾坤向一个三岁的男孩亚力学习思考模式,并且开始学会了克服自己的智能,那学习的结果呢,AI和人类还有显著的区分吗?
四、AI和人类的关系,协助?竞争?取代?共存?也许未来就像无间道里那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类与AI互相学习、结果会是什么?
五、在《你在哪里》中,我看到了很多身边人的缩影,AI分身能代替人来给予情感吗?
郝景芳是一个非常让人惊讶的科幻作家,她富于对社会变化的思考。前几年看《北京折叠》的时候,我一下子想到的是很多年前亲眼看到的北京城中村“太阳宫”,那时候我从来没有想到过在北京会有这样一个所在(当然后来太阳宫也升级了)。去年发生火灾的大兴让人们重新翻出《北京折叠》来,那里应该和我曾经见过的太阳宫是一个概念,是阶层固化的symbol。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