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读后感_900字
(2019-09-11 09:55:05) 读后感 -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读后感900字
通过《废都》初识贾平凹,当时并没有太深感触,如今读完这本书让我有了重读《废都》的念头,突然觉得作家庄之碟、书法家龚靖元、画家汪希眠、艺术家阮知非,身上都有贾先生的影子。他这样形容自己的作品:无论写什么题材,都是他营造虚构世界的一种载体,载体上的虚构世界才是他的本真。如果说《废都》是载体的话,这本书讲的更多的是他的“本真”,从棣花到西安,故乡的变革、亲情的温馨、人生境遇的坎坷……如果说《废都》想表达的是知识分子的彷徨与期盼的话,我想这本书讲的是孤独与从容。如果说《废都》的写作手法堪比《红楼梦》,这部作品则让我想起了《百鸟朝凤》中的坚持与传承、《白鹿原》中的热爱与坚定,让我想起了王小波的幽默与讽刺、村上春树的细腻与柔和。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讲的农村人来城里拾破烂的现象。平时并未关注过这一群体,理所当然的觉得这是城市的分工的产物,从未想要剖析过他们的现状与未来,从未想过如果乡下人失去了劳动能力到了城市会有怎样的生活姿态?如果说相对于乡村更注重城市的发展,一大批乡村居民到城市“就业”,又将怎样维持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大家之所以能称之为大家,或许就是因为有那么一双犀利的眼睛,通过“冰山一角”体现时代的发展与局限,使你不管出生在什么年代,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都能够感同身受。
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叫高兴的人,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我想乐观的人之所以乐观,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艰辛,而是因为他们善于接受生命的“赐予”,积极潇洒的面对生活,做人最可怕的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在复杂的环境中逐渐迷失了自己,逐渐被环境同化。从小我们的梦想是改变世界,长大了想既然不能改变世界就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希望不管经历怎样的蹉跎与打磨,内心永远保持纯净与阳光,不管到什么年纪都拥有自己平凡的追求。
最后,想对自己说: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趣,这是从旁观的眼光看的,与无趣之人对坐,入坐牢狱。人可以无爱,但不可以无好,这是从自身的眼光看的,无好之人活着,活着如同死了。人有好,人必有趣,有趣之人肯定有神至而灵,是性情中人。希望自己变得更加有趣,更渴望遇到有趣的灵魂。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