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_读后感_1000字
(2020-01-30 04:15:39) 读后感 -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_读后感1000字
在读这本书时,脑海中时常徘徊着两个字,“忍受”,或者说是“承受”。在看到小说开篇的福贵时,对这个人啊,可完全不报有一丝怜悯之心,也全然无法想象后面这承受了一切的,与前面的福贵是同一个人。
在看到福贵赌完了家中家产时,只觉他活该,但细细想来,这样的福贵,落到如斯地步,是时代和家庭造就了他,不全是他的错呀。生在衣食无忧的家庭,家庭本就没有向学向上的风气,不知何为大志。在那个地主地位尚还崇高的时候,他受尽拥簇,诱惑当前,没有受严明教育的他也理所当然地难以把持呀!许多人不曾犯错,不一定是自控能力好,有时或许只是因为诱惑没有放到他的跟前。
提到“忍受”这个词,我不只想到福贵,也想到家珍、凤霞。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那个年代女性的伟大与悲哀。陈家珍是城里米行老板的女儿,她温婉,骨子里却无比坚韧。她恪守尽了那个年代的女性的美德――即使福贵对怀孕的她拳打脚踢、谩骂、不忠,对她没有丝毫的温柔和体贴,吃喝嫖赌样样齐全。她却抱以宽容,不曾有一丝埋怨,她何尝不苦,她也苦啊,但她都一一忍受了。在福贵落魄后她也甘愿回来陪他熬穷日子,是因为认定了他是她的夫啊,真正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福贵被抓壮丁去参军时,她坚强地撑起这个支离破碎,在风中飘荡的家。当真是应了那句,“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凤霞是个苦孩子,文中写到,福贵觉得有庆比凤霞更苦,他说“凤霞还算过了四五年风光日子,但有庆的风光时日是毫无记忆的。”我觉得不尽然,得到过之后的失去,远远比不曾得到的幻想要痛苦。也正像那句“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你给了她希望,却又在她猝不及防时让希望破碎,她如何承受?有庆、二喜、苦根,他们一个比苦,一个比一个让人心疼……
这本书叫《活着》,余华说:“写作过程让他明白,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在书中,你能看到人对苦难的忍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你能从中看到人坚韧的意志,千钧一发般,千钧之重压在一根头发上,它都没有断,这一发便是福贵。福贵用他的双手,把他的父亲、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一一埋进土里,从始至终,他一直在承受……
在书中,看到了“知青”、“文革”、“人民公社”等的词语,而在《活着》首版印刷1933年时,他笔尖下的东西,其中的勇气,令人敬佩。他平静客观又真实地给了你历史的描写。在他的文学中,他忠于现实。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