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_精选读后感_600字

(2020-02-20 13:28:29) 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_精选读后感600字

叹为观止。秉持大历史观的作者将道德法律化作为有明一代问题的症结所在。
始于洪武草根创业时的农氓开国埋下了体制隐患,到明后期积重难返。意图改革旧制的张居正,虽怀抱着己身不复为己有的觉悟与决心仍未能功成。究其失败,既有文官集团双重性格的掣肘,也有自身缘由。性格崇实而太直,失之偏急,从其厌恶大言欺人的名士可见一斑。在儒家政治道德洁癖的传统下为帝王师,德行有玷却不修己身,财色二字留以政敌攻讦的余地。从御手调椒汤至名裂家亡,十年新政亦转眼成空。遗憾的是明帝国也失去最后一次革新中兴的可能,文中一句世上已无张居正,沉重矣。
前鉴不远,申时行以大政治家姿态向文官集团输诚,力图调济两端,折衷缝补,不惜被讽放弃原则。如此蕴藉不立崖异之人还是难逃身处君臣拉锯中心的尴尬,被延置立储一案逼至请辞归老。太过乐观而空叹许辅误国。
难得自由的万历,也有受制于廷臣的无奈。被群臣的政治理想绑架,要求仅作为象征出现在礼仪程序与人事宣布上,垂裳无为才能被视为尧舜。这位优柔寡断的君王在反抗试探失败后接受了精神上的活埋,从自未出紫禁城,不啻囚徒。
其他如戚继光,海瑞与李贽者,书中已有评议。英译名万历十五年,无甚影响的一年,在同年西班牙舰队出征的世界背景中显得扎眼,是否已然昭示了其后两百年华夷命途的分野?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