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白鹿原》_读后感_700字

(2020-01-26 06:52:40) 读后感

《白鹿原》_读后感700字

好人与坏人的根本区别在哪?

作为读者,我们或许可以站在上帝的视角轻易判断一个人是绝对的好人或是坏人。白嘉轩身为族长,修缮祠堂,搭建戏楼,依乡约行事,不袒护孝文,不报复乡党,是白鹿原有口皆碑的好人物,也是观众心中的好人。然而他在鹿子霖的眼中绝不是好人,他是阻碍他成为族长的障碍。在落魄时的孝文眼中,白嘉轩也不是好人,是把他赶出家中的冷血父亲。料事如神,犁根罂粟,编纂县志,坚决抗日,白鹿化身的关中大儒朱先生,在白鹿原,乃至滋水县上都是令人尊敬的人物,然而他死后成了红卫兵眼中的“孔老二”,四旧的代表,坏到骨子里的反动分子。鹿子霖从他悲剧的下场就知道是坏人物,但他依然是孩子眼中的好父亲,妻子眼中的好丈夫。

但作为生活的人,我们做不了上帝,因此我们对于“好人”“坏人”的评判只是主观成见。这主观成见就像标签一样贴在某个人身上,我们便习惯了根据标签识人,而不是根据具体事情来判断。

然而我们总摆脱不了主观影响,看到有人虐待动物,操起键盘,便指责他们是坏人。真的是“坏人”吗?为什么我们觉得这是作恶?心里有个声音说“剥夺生命是不对的”,这声音是教育的结果,不能称作根本原因。我认为,是赤裸裸血腥的场景或是脑中想象的场景,引起生理不适造成情绪波动的结果,这种情绪让我们难受,便只好发泄在“坏人”身上。同样对于我们口中的“好人”也一样,他们的行为让我们感到快乐,幸福,因此会称赞给我们带来这种感觉的人。

套用鲁迅的一句话:世上本没有好人坏人之分,标签贴的多了,自然就有了。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