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_读后感_600字
(2020-01-06 12:14:57) 读后感 -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_读后感600字
在狂风暴雨般强大舆论宣传的狂轰滥炸之下,在排山倒海的人云亦云的评论裹挟中,我用手机看了枪版电影《芳华》,竟没看得太明白,只感受到了人们感叹不止的刘峰的好,也看到好人刘峰的惨。近日再读小说原著,虽断断续续,却能仔细读,静心想,就在严歌苓笔下看到了刘峰更加深沉广博动人的好及更加无助无奈感人的悲。还看到了那个所谓的芳华时代社会人生的状态,理解了作者把那个时代命名芳华,不是赞,而是叹。
相对于电影,小说无疑显得更加从容,深沉和思辨。加之严歌苓作品语言的形象细腻,虽然作者把今昔互动,让人我交织,情节上有些乱,但小说条理是清晰的,人物是丰满的,思想是深刻的。
主人公刘峰是个穷孩子出身,却是个雷锋,是个好人,好的彻底,好的广博好的惊天动地。这样的背景怎么会造就这样的善意人生,作者没有交待,但却把刘峰的表现的丰满立体,对人,对事,对同事,对陌路,甚至对妓女,最后一站,连对死人,他都让了,把好事做到了底。而小曼是个苦孩出身,原因交待的很充分。是时代、母亲,周围人的劣根性,人性的自私,这一切共同作用,形成了小曼的苦难命运。两个苦命人最终未成眷属,却相依为命,抱团取暖,让悲情更浓。
本该是芳华,却因时代,因人性,因命运而荒唐,伤害,抗争,而最终人人落魄而苍凉了。因而读后,不仅为刘峰,为丁丁,为小曼们唏嘘,更为那个芳华叹惋,为人生命运悲哀。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