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_读后感_800字
(2020-01-05 13:01:24) 读后感 -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_读后感800字
后半段几乎是哭着看完的。
中年丧子的悲恸,让我想起叔叔。一个男孩长成男人,成为丈夫,成为爸爸,这个过程,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在无数个与妻子争执,与日夜光辉赛跑的日子后,孩子好不容易拉扯大,看着他从男孩长成男人,成为丈夫,成为爸爸,“终于能够体谅自己”的这番成就该是别提多开心吧。可是,还没好好分享给儿子,没好好诉诉衷肠,儿子却走了。好多人说他当初多生一个就好了,又有人说他再去领养一个好了。可是时光不复返,哪来“要是多生一个”的先知,中年已一脚踏入老年,“再养一个”又谈何容易。如果可以,那就是不要失去养了二十多年的那唯一一个。中年丧子,丧失的不仅仅是往前二十年的心血与回忆,还有对往后二十年的信心与乐趣。
读完《活着》,可能大家的主观评价是福贵太不幸了,的确,他很不幸很不幸。父亲、母亲、一双儿女、妻子、女婿、外孙,七位亲人相继离去,除了感叹“这真的是命”,又能怎么样?
假如说,人活着的一生,终究只是为了完成人作为人为享受天伦之乐而生儿育女的话,那可能吹嘘了“生”的简单,却避讳了“死”也简单的道理。
既然“生”“死”平等,“死”是不幸,那“生”呢?“幸”与“不幸”都是人的主观臆断,客观事实已经发生,讨论主观感受没有很大的意义。“生”与“死”的较量,更多的是前者是进行时,而后者却是过去式了。
我一直记得高中时代,大哥问我“你活着是为了什么?”,也许这只是他当时的无心之问,这么多年我却一直记着。彷徨与迷茫占据了我大半个青春期与后青春期,谈不上随波逐流,却常常安慰自己“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在“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与“明白了也未付出实际行动”之间纠结。我把很多“生的乐趣”寄托在未来,却从没想过“死的孤寂”。三哥走后,我突然真的意识到死也并不遥远。突然明白人活着,致力于你想追求的事,努力做到,那么也“死而无憾”了。
PS每月三省:你有什么想要去做的事情吗?你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你真的想做这件事吗?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