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道三部曲: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读后感_1700字
(2019-08-30 12:31:25) 读后感 -
《羊道三部曲: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读后感1700字
生活中的我总是搞不清‘希望’与‘以为’的区别,狭隘、无知的我总是用‘我以为’代替‘我希望’。于是这份带着索取的自我引发的后果,就是屡屡的失望和猝不及防。
在李娟的羊道三部曲里,羊有万千条羊道归家,即使拥堵在崇山峻岭,它们也都可以纷纷扶摇而上。而我的‘我以为’每一条都没能够沿着我的自我思维走通透过。
比如我以为趟过了冬牧场的寒冷,温暖就会和春天一起如约而至,牧民和牲畜不必再忍受寒冷的袭击。
然而,从春牧场、前山夏牧场,直到深山夏牧场,牧民们在转场的途中,寒冷竟然比冬牧场冷得更有高度,因为寒冷里又叠加了潮湿。
原来,春天,积雪从南向北渐次融化,牧民们的迁徙便是追逐这融化的过程,一直追到积雪常年不化的高山之巅,所以,牧民的冬天,比我们的想象更加漫长,更加漫长。夏季,也不过是冬季边缘的虚晃一枪。
比如,我以为春夏的丰饶会给牧民们带来丰富的食物,但是,除了区区几根芹菜和屈指可数的几次节日盛宴,牧民们的一日三餐依然是‘剩馕’泡在不肯多加奶的奶茶里。
不肯多加奶是因为牛羊过了产崽季。
而馕虽然从羊粪灰烬里烫烧换成在山岩洞里烘烤,但为了不影响牧民的劳动规律,每次烤馕都要备足至少十天半个月的量,所以,牧民们永远在吃硬硬的剩馕。
比如我以为阳光充沛,牧草鲜盛,牧民和牲畜的疾病会慢慢好转。
可是在西部的深山老林里,牧民因为潮湿和缺乏维生素,几乎人人都手指变形、患有脚气;十九岁的斯马胡力的皮肤病不吃药就熬不过去;十五岁的卡西的左耳因感染而失聪;而只要云朵遮一会儿太阳,顽固的风湿就会打弯妈妈的脊梁。
我看见骆驼因为负重,鼻孔被鼻环拉出大滩的鲜血;黑牛妈妈的腿一点一点坏死,她再也听不到半年前产下的小黑牛每晚牧归时对着旷野的方向深情地呼唤;而蚊虫,总是死死地叮着牛羊的溃烂之处直至更加溃烂,,,
那些从不表达的牛羊沉默着,骆驼沉默着,雪灾之后的戈壁也沉默着,仿佛它们从不曾有过病痛,只有命运的轮转。
我们的‘我以为’总是以为我们掌握着它们的命运,什么都知道,其实,我们知道的,不过是它们的一概沉默,从不辩驳。
李娟的文字里没有口号一样、振臂一呼的乐观与激情,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悲情与黑暗,她只是平和地叙述生活,用特有的视角放大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但每一个角落都生长着灵气。
人们喜欢用‘拟人’这个词汇来形容万物,好像人类有多了不起似的,其实万物,永远比我们想象的,生动得多。
也许万物一定远在我们认识他们之前就认识我们了,在他们的眼里,我们总是那么地孤独和寂寞。
这份被悲悯我们可以接受,也可以辩驳,这才是平衡。
就如李娟与大自然的对话,唯美、深邃,她说~
山坡下,溪水边,蒲公英在白天浓烈地绽放,晚上则仔细地收拢花瓣,像入睡前把唯一的新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枕边。洁白轻盈的月亮浮在湛蓝明亮的天空中,若有所知。月亮圆的时候,全世界再也没有什么比月亮更圆。月亮弯的时候,全世界又再没有什么比月亮更弯。有时候想:也许我并不孤独,只是太寂静。
她说~
大风经过森林,如大海经过森林。而我呢,却怎么也无法经过。千重万重的枝叶挡住了我,连道路也挡住了我,令我迷路,把我领往一个又一个出口,让我远离森林的核心。走着走着,一不留神,就出现在群山最高处,云在侧面飞快经过。心中豁然洞开,啪啪爆裂作响,像成熟的荚果爆裂出种子。也许我并不孤独,只是太热情……
我终能理解,冬牧场漫长的蛰伏过后,牧民繁盛的夏牧场本身就是一场盛宴,食物与安宁,自然与感知,耐心与万物生长,,,
我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模样!
我希望我们可以和万物和平共处,原始和文明可以共生,四季分明、五味调和、自然平衡。
我希望我们的日子不必总那么急切,稳一稳,停一停,用心感受风景。而太多的欲望挣扎,是对自己生命的拔苗助长。
我希望牧民的游牧生活能够自然进退,只要他们愿意,骆驼踏着探戈的步伐行进永恒。
我希望我们和牧民一样,无论趟着怎样的艰难,依然会充满希望地一次次启程。
我希望‘希望’再迟也会出现,就像是山谷里的日出,等待虽然漫长,等到天蓝得突破了界限,突然,大地“轰”地一片金黄,太阳从群山之巅升起来了!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