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终极版)》读后感_2700字
(2019-08-13 18:26:11) 读后感 -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终极版)》读后感2700字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首先从书名上就可以提出这个问题: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从该问题又可以延伸出这几个问题:1. 华为是如何管理的,采用什么方法管理的?2. 一般倒下的都是什么样的公司?为什么倒下了?3.华为究竟会不会倒下?
以这三个问题为中心,去剖析这本书是如何解答的,也便能剖析出任老板是采用什么样的管理之道,企业的价值核心是什么,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目标是什么。
下面开始第一个问题的解答。首先简单明了,本书开篇便讲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讲了熵增原理。如果一个封闭系统,最终达到热平衡,没有了温差,就再不能做工。这过程叫熵增,最后状态是熵死,也叫热寂。如何将熵增运用到企业管理。
熵是无序的混乱程度,熵增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发展的自然倾向,都从井然有序走向无序混乱最终灭亡。但是薛定谔说过,生命需要通过不断抵消其生活中产生的正熵,使自己维持在一个稳定而低的上水平上。即以负熵为生。
那么重点来了,企业要生存,也要你想做工,把能量从低到高抽上去,增加势能,便发展了。
具体怎么做?形成耗散结构,开放系统。再具体些,对内激发活力,对外开放交换物质能量,不断提升企业发展势能,拓展业务发展空间。
对于华为来说:以客户为中心是最终追求的熵不死的目标。
公司发展从有序到无序,如何实现熵减?远离平衡,保持开放这两点针对自然走向,比如组织懈怠,技术缺乏创新,业务固定守成。
对于人,长期保持不断奋斗,炸开人才金字塔,全球人才布局,避免人的贪婪,安逸,没有责任感。
用价值的分配,撬动创造价值。
比如华为的100%员工持股,避免能量分流。让劳动者获得更多价值分配,打破平衡,激发奋斗活力。劳动所得比与资本所得比大概在3:1,既能激发劳动者创造价值又能避免老员工积累过多股票变得惰怠。
开放与合作,不断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先进的思想意识冲击。比如现在用的就是IBM的管理体系,系统时在日本研发的,等等。
其次,华为通过不断积累核心能力,一方面是在当前核心领域力求深入无人区,构件独特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根据行业价值转移的趋势,不断扩大作战空间。做到与时俱进。
全公司的核心口号: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用价值分配,撬动劳动价值创造。
任正非44岁开始创业从商,1987年,创办华为科技有限公司,曾经是军人,属于边缘化商人,个体户。二道贩子。
1978年当时电话普及率是0.38%世界排名120多。中国于通讯业几乎空白。当时任正非口号是做民族通讯业脊梁。采用的方法是邓小平的实验哲学,在试错中不断摸索前进。
20世纪80年代当时有4家通讯大企业。原邮电部下属的大唐电信,航天部直属的中兴,巨龙,华为属于边缘化的。
华为之所以能走到现在,除了管理上的亮点外,还有点,就是由自己的东西,说白了也就是有本事,华为的第一个专利是任老板自己发明的。最早华为注册的经营范围是气体悬浮仪。任正非自己发明的。以客户为中心,也不是成天向客户点头哈腰,而是忠实于网络的责任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华为人如何吃苦?在高海拔地区建立基站,完成交付,海拔6500米,气候恶劣,头痛,眩晕,嘴唇发肿,吃不香,睡不着,连续两天流鼻血,恍惚中半页惊醒,发现头上全是疙瘩……
老板每年1/3的时间上也是在飞机上,24小时保持开机,也曾抑郁。以这种精神在2007年华为创建了全球海拔最高的无限基站。华为初期,老板每天工作16小时,吃住都在办公室没有任何节假日。
现在是,高层要有使命感,中层要有危机感,基层要有饥饿感。怎么干老板不关心,只要结果,他给你政策,资源,还告诉你这就是你们挣的。
除了有本事,有管理,有奋斗,如何让大家心甘情愿的奋斗呢?除了金以及激励机制,还有就是宗教性。
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点像宗教,你要激发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光靠给钱是不行的,还必须建立信仰确立价值观,让别人心甘情愿的努力。那么宗教之所以长盛不衰,都是基于人对尝试的理解,如乔布斯的简约主义与唯美主义就是追随常识的典范。常识推到极致就是宗教。这句话用在苹果公司,用在华为身上,是恰如其分的。
总结下华为的管理:核心,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不断开放,形成耗散结构避免熵增。采用宗教化,将尝试推到极致,去激励员工,绑定客户。
未来的华为打算怎么个方式去学习去管理呢?
先僵化,后优化,再固话。这是华为必须要走的过程,不断开放,像美国学习。
中国大多数企业都曾面对这样的死亡谷,由原始积累像制度转变的制度空白期。华为如何实现惊险一跃,像谁开放,像谁学习?学习什么?任正非说过,像先进学习,像美国学习。现在正在用的是IBM的一套管理体系。华为成长的四维逻辑是:开放,妥协,灰度。
几年前任正非说过:“一定要东风压倒西风,或者西风压倒东风吗?为什么不能东南西北风一起大合唱呢?”。关于妥协,里边讲到这样一个例子,以色列领导者拉宾,以土地换和平,暂时的妥协,看的是未来稳定的大局。在一定程度上要采用中庸之道。
聚焦客户,而不是对手
拒绝机会主义路线,要做自己的研发。
犹太人的哲学是,从黑暗处往外看全是光明,冷眼看华为,这是华为今天最需要的视角。
未来在自我批判仍不可以抗拒不可逆的熵增时,通过相对激进的变革,引入负熵流,来熵增,改变组织无需状态,重构组织结构活力。因此华为有历史上7000人集体断工龄,市场部大辞职。这些五步蛇记住变革,重整组织体系,打破山头主义,打破论资排辈,让有使命感有危机感,饥饿感的人群成为公司主导力量。
通关流程应对决策层
越是决策层,月没有执行权利。领导的作用时思想制度的建设与战略方向的把握。将军的作用时执行。打仗是师团营的事情。决策层管的太具体,就会拉山头,搞腐败。流程制度至少能从根本上杜绝一大部分,当然也做不到全部。用机器取代人的管理,这样,当IT建立后,谁走了,天都塌不了……
未来,双脚都是站在颤抖的土地上,原因很简单,恐惧早就伟大。华为09年马电事件,犯了大企业并,高管不重视,缺乏沟通,导致资源不到位,问题不透明,交付极慢。报喜不报忧,人人寄希望于侥幸过关,或者延迟。这折射出了华为成为领先企业后的某些普遍病症。华为历史上犯过无数错误,遭遇过不计其数的客户指责,所以在2000年开了质量反思大会。
华为合适会死掉,未来如何?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曾作为MBA案例的中国优秀企业85%已经垮掉了。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3.7岁,欧洲日本企业12.5岁,美国企业8.2岁,德国500家优秀中小企业1/4都活到100以上。
这是一切组织的宿命,迟早都会死去,一道组织中每个成员与死亡抗争,争取活的久一些,健康些……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这是华为价值观中最原型的基因,任正非总有一天会退出历史舞台,只要企业坚持原生态的核心价值观,热河时空条件下都不忘艰苦奋斗,任正非推出了,华为仍能发展。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