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牌投资人(全三册)》_读后感_2900字
(2020-01-27 09:51:05) 读后感 -
《金牌投资人(全三册)》_读后感2900字
217.投资精要笔记7——风险投资和公司并购的逻辑
对风投来说,最青睐的项目大概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是具有较高关注度,也就是常说的眼球经济;
第二是轻资产;
第三是被投项目是否具有二次开发的价值。文娱影视产业,恰恰符合上述三个特点。
第一点很好理解,没有关注度的产业或项目,热钱不会流进来,未来即便勉强上市,也不会取得多高的溢价。既然收益有限,风投自然兴趣不大。前几年互联网大热的时候,各路资本一拥而入,就是这个道理。
轻资产就是在资金上以小博大的概念,真正的资产都在创业者脑子里,都在运营过程中的积累里。与房地产、制造业等行业把大量资金积压到固定资产上不同,影视产业不需要连片的厂房,也不需要建高楼大厦,它最核心的资源就是创意。
对比银行追求的是稳健经营,当然喜欢有抵押物的重资产行业。而风投追求的是暴利,哪怕九个项目亏损,只要有一个项目大卖,就能把钱捞回来。因此,那些具备真正创意的轻资产项目,才是我们青睐的。
你或许看过好莱坞电影《盗梦空间》,这部影片全球票房高达8.6亿美元,在中国的票房也高达5亿元。而它的制作公司传奇影业成立不足8年,员工仅有28名。这就是名副其实的轻资产,用创意经济以小博大。
还有影视的二次开发价值,就是一鱼多吃。因为电影的关注度高,所以除了票房收入,还有很多赢利渠道。前些年张艺谋执导的一部电影,民生银行是合作伙伴。电影上映前,各大城市的民生银行信用卡客户都收到这样的短信:刷民生银行信用卡积分消费达到某一标准,即可获赠电影兑换券两张。对银行来说,它们已经把赠送电影票、参与观影活动等,纳入到客户回馈的服务中。另一部国产电影中,奥迪汽车是合作伙伴,除了广告植入,奥迪还在放映期间安排了上百个包场,组织客户去观看。
并购收购公司亦有道
并购一家上市公司,大概有五种模式。首先,自然是最常见的协议收购,收购方与上市公司的股东以协议方式进行股权转让,你愿买,我愿卖,大家皆大欢喜。
第二种模式,就是举牌收购,收购方通过证券二级市场购买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份。什么样的公司,适合用举牌收购的模式?那些公司股份多为流通股,股权结构非常分散,没有具备特别优势的大股东的企业,在收购行动中最容易成为被举牌的目标。
当年北大方正并购延中实业,就是举牌收购的经典案例。延中实业是典型的三无概念股——无国家股、无法人股、无外资股,股权结构极为分散。北大方正及相关企业在二级市场举牌收购延中实业,随后将计算机、彩色显示器等优质资产注入进去,并改名为方正科技,成为国内第一家完全通过二级市场举牌来并购上市公司的例子。
第三种模式,就是‘抄其后路’,直接收购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从而实现控股上市公司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很多法律、政策上的障碍。当年凯雷投资打算收购徐工科技母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就是一例。
第四种模式,我称其为‘借尸还魂’。对于那些经营业绩很差,已经朝不保夕的上市公司来说,用这种模式并购最划算。其中的经典案例,就是北京住总集团借壳琼民源。这种模式基本分成四步走:第一步,通过行政划拨股权的方式,并购方获得壳公司控制权;第二步,就是组建具有股份公司性质的借壳公司;第三步,通过定向增发实现增资;最后一步,收购方以定向增发获得的公司股份与壳公司流通股份互换,实现‘借尸还魂’。
第五种模式,是先破产再置换。上市公司先行宣告破产,并购方随后将其优质资产置入上市公司空壳之中,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再以象征性价格出让上市公司控股权。苏宁集团并购ST吉纸,用的便是这套模式。首先,进入破产程序,解决债务纠纷。接着,一次性清偿债务,实现净壳。随后,收购方将资产注入。最后,收购股权,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控制。
任何一场善意收购,都需要被收购方管理层的配合。如果根本不知会管理层,并购方独自采取行动,那就属于恶意收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野蛮人’。
当年震惊世界的英国沃达丰收购德国曼内斯曼,不就是所谓的恶意收购?沃达丰集团创立于1984年,专注于电信行业。曼内斯曼是德国老牌财团,成立于1890年,工业基础雄厚。在曼内斯曼面前,沃达丰仅仅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
1999年,这个毛头小子向老前辈发起恶意收购,双方大战好几个回合,甚至惊动了两国领导人。德国总理施罗德痛批恶意收购,称德国民众在心理上无法接受这一行为,英国首相布莱尔却出面支持沃达丰。最后,沃达丰如愿收购了曼内斯曼,并购金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760亿欧元。整个过程一波三折,沃达丰赢得颇为侥幸。更关键的是,沃达丰背后有好几位强援。美国高盛、法国电信乃至中国香港的李嘉诚,都对沃达丰提供了巨大支持。
那么对于被收购方的管理层来说,如果要抵御收购,又有哪些方法呢?
当然有方法。比如说‘毒丸计划’,简单说来,就是被收购方向普通股股东发行优先股,一旦公司被收购,股东持有的优先股就可以转换为一定数额的股票。这样将大大地稀释收购方的股权,使收购代价变得极其高昂。一个非常著名的‘毒丸计划’案例,是当年新浪的反收购保卫战。2005年,盛大忽然宣布已经拿下新浪19.5%的股权,并希望获得控制权。为防止恶意收购,新浪迅速启动‘毒丸计划’——当盛大持股权超过20%时,每位当前的新浪股东都能半价购买新增发的新浪股票。最终盛大选择减持新浪,持股比例减少到11.4%。新浪打赢!
在中国的法律环境下,‘毒丸计划’很难有操作空间。要抵抗恶意收购,还不妨求助‘白马骑士’。‘白马骑士’的称呼是从美国传过来的,听上去很浪漫,实则并不复杂。通俗来说,就是自己已经扛不住了,拉个帮手来一起面对强敌。被收购方主动寻找第三方,以更高的价格来对付恶意并购,造成第三方与‘野蛮人’竞价并购目标企业的局面。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白马骑士’更不是活雷锋。被收购方必须付出一定代价。比方说给予第三方一些优惠条件,以便他们购买目标公司的资产或股份。在中国企业界,这一招倒是经常用。如果被收购方实力雄厚,还可以启动反收购。你不是要收购我吗?与其被动防御,不如主动出击,反过来收购你。如此一来,攻守双方角色颠倒,置对方于被动局面。德国大众与保时捷的收购案中,大众就反客为主,吃下了保时捷公司。2005年,保时捷对大众展开恶意收购,到2009年1月,保时捷已经持有大众公司几乎一半的股权。但是不巧,金融危机让保时捷现金流告急,给了大众喘息机会。随后,大众展开反收购。大众出资数十亿美元获得保时捷49.9%的股权,这笔交易在2014年完成。
面对实力雄厚的对手,反收购的确可怕,不过那得有某些前提条件。比方说,收购者也是上市公司,拥有大量公众股份,对手才能展开反收购。如果收购方并不是一家上市企业,所谓反收购就无从谈起。还有双层股权设计,也是对付恶意收购的方法。把公司的股票分成几等,一些特定的股票拥有很高的投票权。比如百度赴美上市时,将股份分为A类、B类股票。两类股票的投资回报率完全一样,但在表决时,创始人持有的B类股票的表决权是A类股票的10倍。
管理层也可以实施‘降落伞计划’,通俗说来,就是球过人不过。这项计划的关键,在于大幅增加企业员工的更换费。恶意收购方买下公司后会发现,如果要解雇原有管理层,需要支付天价裁员费。假如你买到这家公司,却动不了里面的人,岂非自找没趣?
我信我能我行我一定能行!坚定的决心,是一把利剑,助你披荆斩棘!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