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_精选读后感_700字
(2020-01-24 17:42:32) 读后感 -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_精选读后感700字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是一本方法论类型的书,讲如何理解佛教的思想和方法。本书从头到尾的阅读感受就是,像阅读一些科学书籍一样,有很多非常理性的逻辑推理和类比,而且平易近人,没有刻意的给佛教修高台,却让人有一种环环相扣一层一层起高楼的阅读体验,快乐&宁静。
如果说一切自然科学的基本是数学,数学的基本是哲学,佛教在一定见地上是很好的哲学。很奥妙,需要理性思考和推理,以及架构在智慧之上的感性:悟性!
书中下篇:道,读的有点糊涂,但是读的过程中总想到《西游记》和《济公传》,可以两个对照,在这里做个比喻:
《西游记》唐僧是小乘修行,是一段前往西天,艰辛取经成佛的故事,悟空八戒沙僧可以看成是唐僧不同见地中的“自我”。整个团队在取经途中,严格执行纪律,不断直面险阻,战胜困难,也是不断“明自我知无我,跳脱我执”的自我修行。
《济公传》济公是大乘修行,或是金刚乘修行,济公本身是佛,是一种不同于小乘修行,已经了悟实相,酒肉可以穿肠过。但同时也是一种难度更大,没有清规戒律可参考执行,需要更高悟性的修行。
唐僧和济公的不同之道,也很好的证明了佛教中没有二元对立的思想。
佛教思想不像计算机科学的思想一样二元对立,0或1、是或非、善或恶、爱或恨……,在当前理解尚浅的感悟中,佛教思想有一些类似薛定谔的猫,那种二元状态既独立又共存,相对又互照。不同的见地和修道,会感受到千差万别的因果机缘。或是可以把这种无法确定,没有实相的状态理解成“空”。就像总是想\\或是问:感性好,还是理性好?其实悟性好,没有二元对立!
无可言喻,难以思议。就是如此。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