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小岛经济学》_读后感_1100字

(2020-01-19 06:23:21) 读后感

《小岛经济学》_读后感1100字

本书开端作者就点明立场,批判凯恩斯主义,同时借用寓言故事来简单的论述经济问题,后来提及中美之间的经济纠纷,美国自身的经济问题,这些对于我们了解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形势都很有裨补。

研究内容

社会是个人的集合

奥地利经济学派反对德国历史学派否定抽象演绎的方法,以及否定理论经济学和一般规律的错误态度,也反对英国古典学派及其庸俗追随者的价值论和分配论,特别是反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它认为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个人的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的缩影。通过对个人经济活动的演绎、推理就足以说明错综复杂的现实经济现象。奥地利经济学派把社会现实关系中的“经济人”,抽象还原为追求消费欲望之满足的孤立个人;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改变为研究人与物的关系,研究消费者对消费品的主观评价,把政治经济学变成主观主义的个人消费心理学。

《美国大萧条》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重要著作

主观价值论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核心是主观价值论,即边际效用价值论。与萨伊等人的“效用价值论”不同,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一件东西要有价值,除有效用之外,还必须“稀少”,即数量有限。以致它的得、失成为物主快乐或痛苦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举例说明

例如一杯水对于河边的人而言,倒掉也毫不在乎,这时,这杯水只有效用而无价值;但对沙漠旅行者而言,水壶中剩下的最后一杯水,有了它如获甘泉玉器,没有它则不胜口渴的痛苦,于是这杯水就有了很高的价值;或者就像门格尔所指出的,无论一颗钻石是偶然发现的还是使用一千天的劳动在钻石矿中开采取得的,这与钻石的价值毫不相关。奥地利学派承认这是主观价值,并认为经济学上讲的价值就应该只指这种主观价值,市场价格无非是根据这种主观价值所作的估价而形成的。

分配理论

奥地利经济学派有各不相同的分配理论,门格尔认为劳动、资本和土地的收入是它们各自提供的效用的报酬;维塞尔则把它们当作补全财贷价值中各个组成要素的价值“归属”问题;庞巴维克则以现今财货的边际效用估价高于未来财货的“时差利息论”解释之。

边际效用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和分配论,是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针锋相对的。它的主要论点有:价值是主观的,是物对人的欲望满足的重要性;价值的成因是效用加稀少性;价值量的大小也只取决于边际效用的大小,与社会必要劳动无关;价值产生于消费领域,不是生产资料将其价值转移予其产品,相反是产品价值赋予其生产资料以价值;资本和土地的收入,或是各自提供效用的报酬,或是产生于现今财货与将来财货的不同估价,与剥削劳动毫不相干。总之,奥地利学派全部否定了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性作用。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