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_读后感_1200字
(2020-01-26 12:05:45) 读后感 -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_读后感1200字
自诩KY的深粉,关注公众号很久,也有很多个深夜读着好几千字的长文细细品味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但读书和读文章的区别还是很大,碎片信息很容易吸收也很容易遗忘,一本书读下来再翻回来细想,会觉得自己有在反思里明白一些事情。
父亲角色影响的性格特质:男生和父亲的互动模式对性格影响有多大我无从得知,但感觉上男沉默寡言的父亲一般也会有不善言辞的儿子,而女儿与父亲的互动方式,则几乎会成为女性与异性交往的模板或者反面教材,我父亲是很少夸赞我的那种,所以经常会在男性的夸赞中不知所措。ky的文章说,父亲的参与感会成为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之一,我深表同意,我父亲对我成长的最大参与,就是时刻鼓励我自己做决定,“你选什么都可以,但是你不要将来后悔”,所以父亲从来不会给我建设性决策意见,都是我自己拿主意,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任,成为我的基本行事准则之一;
机能不全的家庭对性格的影响:这一篇里讲到一个大五人格“责任心、宜人性、外向型、开放型和情绪稳定型”,感受最深的是“宜人性”,回想青少年的自己,宜人性是真的很低啊哈哈哈,因为总是“争强好胜”,在家里也需要争取注意力,所以不善社交,在外总是用一些不太友好的嘲讽式幽默显得自己不一样,大概,文青病严重的时候就是觉得“要么是自己不一样,要么是觉得别人对自己会不一样”,后来,在平庸和自己的小确幸当中找到了平衡,也慢慢成为了一个宜人性还不错的小姑娘,人的性格会变吗?会的,成熟是一个过程,自我探索是一件充满挑战和乐趣的事情。
亲密关系该如何吐露感受?很多人会选择隐藏情绪和感受,因为觉得这很不“专业”,职场或许要就事论事解决问题,但是在亲密关系中,感受和情绪是一段感情的重要组成部分,避而不谈只会让矛盾累积,但吊诡的是,吐露情绪有时候又是一件冒险的事情,不仅要面对自己的脆弱,也要顾及到者份脆弱对方接不接得住。但其实,我觉得关系递进就像是打怪升级一样,要在一点一点的冒险中,彼此更了解,才有可能最终磨合成对的人。一个技巧在于,情绪分享要具体,不能简单说“我不舒服”,而是分析是什么样的不舒服,内疚、失望、尴尬、自责?·····直面自己,是遇到对的人的第一步。
恐婚的部分提到人们对婚姻的恐惧,原因来自多方面:不愿意当一个大人承担责任、害怕失去自我边界、还有害怕被完全真实地看见·····其实听了很多要爱自己的观点,也会觉得爱自己是好事,不过,只知道爱自己其实也有点可怜是不是?知道怎么爱别人的人,大概是更勇敢、更坚强的人,婚姻意味着承诺,也意味着对未知更多的信心。婚姻不是儿戏的意思是说,婚姻事关两个人的未来规划,不应该“随便”,而是有意识地让两个人能尽可能同频地朝着同一方向前进,比肩而立的伙伴关系,大概是最健康的感情状态。
自由和独立需要勇气,爱人爱己需要真实。加油吧,愿大家求仁得仁。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