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_读后感_800字
(2020-02-03 15:37:22) 读后感 -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_读后感800字
看完这本书,用了十七天之久~着实有点超乎预料,哈哈。上一本类似的书应该是《人类简史》,但我那时候是稀里糊涂地连翻带听地给书怼完了,读进去的东西并不多。而读本书的时候,我体会到自己一种读书心态上的变化,不急着读完,认真阅读和理解,看得慢,但觉收获很多。也许这也能算我阅读能力的进步吧。
我对这本书可以说是非常喜欢的,首先就在于全书的整个论证方式。前文用了很长的篇幅和各种例子来反复解释和说明,文中会运用什么方式来对史料进行解读和分析,我喜欢这种充分的研究设计和清晰明了的文字表达。仅从结构上说,在我看来略有些类似于学术报告,开篇引出研究背景及缘起,后阐述研究思路与方法,在主干内容部分分点叙述,最后总结研究结论。只要能够理清脉络并且习惯作者漫天飞扬的复杂长句,结构是很好懂的。
整书的立意也非常棒。首先我必然要直接肯定作者对人类社会的基本看法和写作的最基础动机——了解历史。消除历史学界主流的观念的谬误,推动民族平等并提供真实的理论依据。虽然作用可能是有限的,但我认为这个出发点是崇高的。
另一点值得称道的则是逻辑的清楚。在论述每一章时都采用了大量的——当然是有肯定考古证据的——逻辑推理,通过语言学、考古学等知识交叉作证自己的结论。关于如何推断南岛人是否一次性地移民到太平洋岛屿及语言学证据的论证令我印象深刻(真的反复理解了很久)。
作者的结论都已反复在结尾章中强调,书评赘述无甚意义,抄到书摘里就好。但我一定要反复强调我对这种学者式著书方式以及合理的、科学的、平等的著书动机的肯定和喜爱。这是作为科学家,作为学者的风骨之体现。
最后尚有一丝遗憾的是,也许由于著书年代太早,作者对中国的着墨寥寥(特意注意过中国那章字数不多)。我是很希望看到这种高水平的研究落笔在中国身上。此书成书时,中国还只是亚洲崛起的背景色,是其中共同前进的一员;到了今天,如果再有机会,作者是否会再次论述「为何是欧洲,而不是中国」的问题呢?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