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我在故宫修文物》_读后感_1000字

(2020-01-19 18:55:35) 读后感

《我在故宫修文物》_读后感1000字

1. 人的价值有两种,一个是个人价值,一个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中如果做到位,它本身是有社会价值的。
2.我们的社会过分追求聚光灯下的光彩,却忘了,只有土地里的根茎足够深刻,一棵树才能开出繁茂的花朵。工匠是土地之下,看不见也被忽略的根。
同样一道线,中间的轨迹、力度和律动的变化,都需要沉下心,反复琢磨。这是工匠的智慧,是匠人千万次重复后达到的自由之境,外在表现是他们创作时的得心应手。手艺人用手直接创造,从心到手绝无分离,也不容分离。虽然他们不擅长理论,但美的法则早已体现在他们手上。
3.“故宫男神”王津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有幸福感的。做这个必须心境踏实,想法太多不行,慢慢来。
4. “干这个工作要有良心,对文物要有敬畏之心,尊重历史———即使觉得画得不怎么好,写得不怎么好,但是它有这段历史。”
5.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说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办法融到里头去。人到这个世上来,走了一趟,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
6.生于1987年,来故宫五年,故宫古书画临摹的第三代传人巨建伟淡淡地说,所谓热门冷门还是跟利益有关,利益是暂时的,但传承是恒久的。重要的是掌握古法,担起传承的责任,“就像古人讲的,朝闻道夕死可矣”。
7.技艺容不得欺骗,技艺里没有捷径。
“不遇良工宁存故物”,没有遇到好的修复师,宁可不修,你修就是一种破坏,古代就有这种论述。
“可以巧手以做拙作,不能庸工以当精致”,《髹饰录》中这条工艺原则,最好地概括了匠人原则。好的工匠,一定是通过笨拙的学习之道成长起来,其间绝无捷径。因为寻求捷径的投机在路的起点已被摒弃。
8.纸寿千年,绢寿八百。这绢只能保存八百年,超过了它就脆了,它就往下掉,你摹一张新画,等于延续八百年。
看完这本书,首先,我很敬佩他们持之以恒地对艺术瑰宝的奉献精神,在物欲纵横的年代,他们坚守自己的热爱和责任,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遗产与世代传承付出了全部心血。
其次,在书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修复文物的知识。比如“最小干预”原则、“修旧如旧”,学到了排笔(用长峰狼毫制成的、18管并列而成的管状笔,用来刷墙糊),知道了褙纸、命纸(紧贴画芯的第一张纸)、绢本(以绢为底的字画)、砑光、局条。知道了中西方对待文物修复的不同态度。
故宫,神秘的西三所,令人神驰。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