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七堂极简物理课》_精选读后感_1500字

(2020-01-29 08:08:37) 读后感

《七堂极简物理课》_精选读后感1500字

我想知道这个世界真实是什么样的,有没有永恒的规律,只有到了真相的终极,才能明白生而为人,该如何思考和行为。

有个人说:宇宙是无限的,思想也该是无限的,你怎么想都不是错,你有多大胆,取决于你的宇宙观有多宏伟。


七堂极简物理课第一课

卡洛·罗韦利

16个想法

◆ 自序

>> 我们第一课要献给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这个“最美的理论”。第二课讲量子力学,其中潜藏着现代物理学最令人困惑的部分。第三课探究宇宙:我们所栖居的宇宙的构造。第四课讲宇宙中的基本粒子。第五课探讨量子引力:旨在综合20世纪物理学重大发现的一些尝试。第六课讲概率和黑洞的热(heat)。本书的最后一课则回到人类自身,提出面对物理学为我们展示的这个奇异世界,我们应当如何反思自己的存在。

◆ 第一课 最美的理论

>> 几年后的1905年,他向当时最负盛名的科学期刊《物理学年鉴》投寄了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中的任何一篇都足以让他获得诺贝尔奖。其中第一篇指出了原子的存在,第二篇则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我在下一课里会细说,而在第三篇中他提出了第一个相对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狭义相对论”。这个理论说明了对每个人来说,时间的流逝速度可以不一样——如果一对双胞胎中的一个人以高速运动,那么两人的年龄将不再相同。

爱因斯坦的一举成名

>后的1905年,他向当时最负盛名的科学期刊《物理学年鉴》投寄了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中的任何一篇都足以让他获得诺贝尔奖。其中第一篇指出了原子的存在,第二篇则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我在下一课里会细说,而在第三篇中他提出了第一个相对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狭义相对论”。这个理论说明了对每个人来说,时间的流逝速度可以不一样——如果一对双胞胎中的一个人以高速运动,那么两人的年龄将不再相同。

>> 在1915年11月,他发表了一篇论文,给出了完整的解答——这是一个全新的引力理论,他称之为“广义相对论”,这是他的杰作。伟大的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Lev Landau)称之为 “最美的理论”。

>> 此刻,我时不时地从书页中抬起头来,看看面前波光粼粼的大海,我仿佛看到了爱因斯坦想象中弯曲的时空。

>> 牛顿试图解释物体下落和行星运转的原因。他假设在万物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吸引的“力量”,他称之为“引力”。

>> 牛顿想象物体是在空间中运动的,他认为空间是一个巨大的空容器,一个能装下宇宙的大盒子,也是一个硕大无朋的框架,所有物体都在其中做直线运动,直到有一个力使它们的轨道发生弯曲。

>> 空间不再是一种有别于物质的东西,而是构成世界的“物质”成分之一,一种可以波动、弯曲、变形的实体。

>> 19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数学王子”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已经写出了描述二维曲面(比如小山丘的表面)的公式。

>> 任何一个弯曲空间的特征都可以用一个数学量来描述,如今我们称之为“黎曼曲率”,用大写的“R”来表示。

>> 后来爱因斯坦也写了一个方程,将这个R与物质的能量等价起来,也就是说:空间在有物质的地方会发生弯曲。

>> 这个方程描述了空间如何在恒星周围发生弯曲。由于这个弯曲,不仅行星要在轨道上绕着恒星转,就连光也发生了偏折,不再走直线。

>> 爱因斯坦预测,太阳会使光线偏折。在1919年,这个偏折被测量出来,从而证实了他的这一预测。

>> 不仅是空间,时间也同样会发生弯曲。爱因斯坦曾预言,在高空中,在离太阳更近的地方,时间会过得比较快,而在低的地方,离地球近的地方时间则过得比较慢。

>> 当一个大恒星燃烧完自己所有的燃料(氢)时,它就会熄灭。残留的部分因为没有燃烧产生的热量的支撑,会因为自身的重量而坍塌,导致空间强烈弯曲,最终塌陷成一个真真正正的洞。这就是著名的“黑洞”。

>> 爱因斯坦的方程还指出,空间不可能一直保持静止,它一定是在不断膨胀的。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