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我的应许之地:以色列的荣耀与悲情》_精选读后感_900字

(2020-01-02 12:46:47) 读后感

《我的应许之地:以色列的荣耀与悲情》_精选读后感900字

历史不是一个火车站,因为即使你滞留在最偏远的火车站,你仍然确信,即使你误了这趟火车,下一趟火车仍会抵达。你也许会等待一个小时,一天,或者一个星期——但下一趟火车仍会到来。历史并不这样。在历史的情境里,如果你错过了你应该登上的那趟火车,就不能指望还会有下一趟。这就是我现在为什么这样生气、这样恼火、大失所望。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任总理,我势必会与巴勒斯坦人达成和平协定。也许我还会设法挽救一些定居点,或者是一小部分东耶路撒冷的土地。但因为那时的以色列领导人既傲慢又冷酷,于是时间流逝了,机会溜走了,火车驶离了车站。现在我没有看到下一趟火车的到来。一列火车都没有。而这只会令我更加悲观和沮丧。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深爱着这片土地了。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感觉我归属于这个国家。在我的噩梦里,我看到数百万的巴勒斯坦人向着耶路撒冷进军,我看到数百万的阿拉伯人向着以色列进军。我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除了即将葬入的坟茔,我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但有时,当我看着我的孙辈们,我的眼睛就涌出了泪水。我不再确定,他们的命运会不会与拉法洛卡孩子们的命运一样。
——《和平,1993》

以色列和平运动的标志人物约西·萨里德的这段话引出了对以色列的深层次思考,真的让我深受感触。以色列,这个奇迹国家的崛起,这曲应许之地的悲歌。

作者兼具观察者和亲历者的双重身份,在这部集宏大的历史视野和个人体察于一体的纪实作品中,向我们讲述了犹太人如何从族群演变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诞生和一群人的绝望、以色列何以能在伊斯兰国家联合围剿中生存强大、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难获和平……巴勒斯坦,这个被以色列肢解的国家,和以色列有着天然的对立。主权争夺、大国政治的影响、经济上的差距以及宗教信仰和民族情感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中东火药桶”频繁被引爆。

以色列的缔造,一面是充满荣耀的民族解放运动,另一面却是充斥罪恶与血腥的“非法殖民”,作者丝毫不避讳这令人尴尬的矛盾——所谓的“应许之地”,其实是建立在掠夺与占有之上的。他直面合法性问题,这也是本书的难能可贵之处。

对于想了解真实的以色列的读者,这部以色列史诗,值得细读精读。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