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新定义效率:工作也要断舍离(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125)》读后感_800字
(2019-10-09 19:58:15) 读后感 -
《重新定义效率:工作也要断舍离(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125)》读后感800字
·我为何去做这件事?
·对我有何好处,有何坏处?
·我需要付出什么,是否符合我的情况?
·这是否是最好的实现途径?有没有更好的?
1.列出接下来一天(或者晚上的业余时间内),需要做的事情,3~6件事。
2.圈出最重要的1~2件事,一定不能超过两件事。
3.只有做完最重要1~2件事,才能去做剩下来的。也就是说,剩下的,都在「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去做」的清单中。
你自己去适应这种状态(业余或者娱乐)环境
你创造一个更好的状态环境
你所节省的通勤时间,就是你的业余时间。还能让你更从容地面对难题,有更好的心情、精力,去应对更棘手的问题,业余时间处理的事情更难、价值更大了,也就提高了效率。
忍你10分钟:逼自己,强行学习工作10分钟,如果10分钟后,还是想去娱乐,做其他的事,那就去吧
任务艰巨,焦虑,怕失败 -> 如何解决?
1.精要主义,让任务不那么艰巨;
2.统筹匹配,最好的状态处理最棘手的任务;
3.设定截止日期,可量化的指标。
(1)要具体、可量化的指标。
(2)留出缓冲区,不要满打满算。预估时,要扣除以防万一的量,建议20%。
(3)一开始的指标,可能不切实际,没关系,尝试一两次后再调整。
小建议
执行时,每周的指标必须完成,每天的指标尽力完成。而每天的指标,可以有些弹性。但今天没完成的时候,要么昨天多做点,要么明天补回来,欠债还钱!
对未来的错误预估,就会把事情拖延到未来了。
如何解决?
1.留20%的缓冲区;做计划时最好留出20%缓冲区,就是以防你错误的预估造成意外的时间、精力花费。
2.动态调整,关注过程,而非结果;要做到动态调整,首先得有数据记录,才能根据数据来分析调整——必须得清楚,我们什么时候,花了多少时间,完成了多少事情,状态评价如何。
3.时间记录,精确到分。
「只选择Top 10%(顶部10%)的人,事。」
「在你犹豫时,如果不是非常确定的Yes,那么请拒绝。」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