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秩序》_精选读后感_1200字
(2020-01-29 03:25:48) 读后感 -
《世界秩序》_精选读后感1200字
16世纪,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浪潮席卷欧洲,到17世纪掀起了欧洲各国之间以宗教冲突为主,地缘政治利益为辅的大规模战争(1618-1648史称三十年战争)。战争结束后,人民普遍的厌战情绪促使各“国”之间坐下来和谈。确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其大概内容(并非原文)是:
1.以国家(而非宗教、民族、帝国)为欧洲秩序的基石
2.各国之间拥有选择本国制度与宗教信仰的自由
内容比较简单明了,但直接影响了今后的历史走向。该体系产生了几个重要的后果:
1.首次提出了国家主权的概念,各国之间相互尊重主权独立,这也是现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共识
2.欧洲形成一种稳定的“均势”,以此为基础维持了差不多一百五十年的相对和平
3.基督教的影响力被限制在本国范围内,权力大大下降
我们现在的世界观是基于以下三点所构成:
1.威斯特伐利亚的国家主权思想。
2.启蒙运动提倡的人权思想。
3.基本的市场经济思想。(虽然我国在具体实施上有所保留,但整体的思想观念正在深化发展过程中)
但世界正面临着一种超越主权的思想潮流的挑战,伊斯兰世界。目前世界上没有哪个地区的局势比中东更加复杂,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民族及宗教冲突,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主权冲突,伊斯兰教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派系冲突,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圣战组织和国家主权的冲突,伊斯兰文化与西方文化间的冲突…
中东地区现在的混乱状态有点类似欧洲的“三十年战争”状态,但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三十年战争”之前,欧洲一直处于政教二元并立的状态,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以国家为行驶主权的单位,也就基督教会的影响力限制在本国范围内,并且在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中大大提高了了人之于神的相对地位,宗教政治影响力逐渐衰弱。欧洲从此走向了多元化的道路。
但中东地区却仍处于政教冲突的焦灼状态,未来如何发展还未可知。欧美尝试在中东地区扶持自由民主政府,但从结果上看,只带来了更严重的动乱。
伊斯兰文明中认为,被伊斯兰教政府的地区或受伊斯兰教控制并进攻的非穆斯林居住地区,被视为一个单一的政治单元,即“伊斯兰之家”,由哈里发统治。以外的地区为“征伐之地”。而伊斯兰教的是名是把这些地区纳入自己的世界秩序,从而实现世界和平。而实现这一普世体系的战略被命名为“圣战”,即所有信徒有义务通过斗争传播自己的信仰。而“圣战”不止包含战争,还包含通过其他手段权利救赎他人并传播伊斯兰教的教义,比如通过信仰追求或建功立业来弘扬伊斯兰教。
基于这一思想,出现了很多“圣战”组织,但有些使用极端的手段来反抗欧美和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即恐怖主义。
对于伊斯兰世界的超越主权的原则,我们该如何去面对?恐怖主义或许还相对容易对抗,而被仇恨沐浴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两代人,该去如何构建他们的价值观,与世界秩序相互和谐发展,这才是摆在世界的一个更大的难题。而这是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平衡地缘政治、民族、宗教冲突,达成基本共识,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