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袍先生》读后感_1200字
(2019-08-30 13:01:52) 读后感
《蓝袍先生》读后感1200字
《康家小院》
陈忠实老先生笔下的人物从来不主观施以道德枷锁,也没有道德审判与道德颂扬,更多体现的是人性之本。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朵娇艳怒放的恶之花,当玉贤面对教员抛出来的妖艳的恶之花时,面对诱惑,人性的弱点让她无力抵抗。当理性回归亦是道德镣铐将她牵上死亡之时。但是生不易,死又何尝容易呢?
《圣经》里有一个故事:一群犹太人嚷嚷着要用扔石头杀死一个通奸的妇女,这时耶稣说,你们中间没有犯过罪的人,就可以拿石头打死她。结果是,没有人有资格朝她扔石头。当康娃、康老、舅舅、父母、哥哥等轮番对玉贤进行道德审判时,陈忠实老先生用康娃酒后失德揭示了人性本来的样子:没有哪一个人的人性能够经的起道德的审判,人性的弱点是共存的,你所鄙视的人以及她所犯的错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影子。教育是知识架构的建构,将储备的知识践行到行动中,做到知行合一,并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后的自我约束,这是一种能力与修养。当然教育并不是狭义的在学校的教育,我们国家的文化传承与人文底蕴在社会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这与读书无关。换句话说:读书不一定明理,不读书不一定没有修养。
《李十三推磨》
由李十三推磨写出了读书不做官的文人现状,也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惺惺相惜的感情。故事本身是个悲剧,细一琢磨,好像生活本身就是个悲剧。
《梆子老太》
这篇文章其实是把人性的劣根在梆子老太这个人物身上放大了,让我们人类能够更清楚的认清楚自己。因为不能生育,为了寻求心理平衡,而把目光聚焦在他人的缺陷上,以至于找不到显性的缺陷而去人为的制造事端,让她周围的人活的不好,好像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缺陷不这么扎眼。
有一句俗语:一个人可以容忍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一夜暴富,却见不得隔壁邻居家的鸡比自家的鸡多下一个蛋。梆子老太就是见不得她认识的人好,从内心来讲,她是因为自身的缺陷被人嫌弃的内心积怨太深,因为自卑故而怀疑一切,加之在当时国情的时代裹挟下,拥有了权利的魔杖,让她以为拥有了获取尊重的武器,最终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这个人物的刻画让人看完之后一声叹息,爱不得,似乎也恨不起来。首先她是那个特殊时代的受害者,但是也是害人者。这也许就是作者所理解的生活和世界吧,当生活褪掉华丽的外衣,赤裸裸展现它的本来的样子时,总是爱不得恨不得一声叹息!
作者通过梆子老太百年之后没人抬棺,来追溯主人公的人物线索,这么奇特的写作手法我也是第一次看到。
《猪的喜剧》
《猪的喜剧》看完之后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过于敏感话题,还是不说了吧。
《蓝袍先生》
当文明孤立在野蛮当中,文明会被扼杀,同理,当野蛮孤立在文明当中也会被消灭。如果内心有真理并且身体力行的去践行,但你的真理是孤立的,这时没有正确与错误的区别,结果只有一个粉碎你内心坚守的真理,当一个人内心坚守的东西被一次次被否定的时候,那么就活成了徐慎行的样子!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