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逻辑思维,只要五步》读后感_1500字

(2019-08-17 11:34:54) 读后感

《逻辑思维,只要五步》读后感1500字

●逻辑性语言

在别人在和你倾诉烦恼时,在讨论中提出想法时,或者是在交换信息时,并不一定需要逻辑性。

在这些交流场合中:报告、联络、指示、建议、说明、提案、交涉、会议中的发言、事故应对等时,需要逻辑性语言。

完成逻辑性语言的重点有三个。

①有结论;②有理由;③将结论和理由联系起来。

●金字塔结构

几个理由(根据、论据)支撑结论的形式叫作金字塔构造。一般写3个支撑结论的理由,构成“金字塔”的形状。

●表达模式

怎样表达更容易被理解——“论点→结论→理由→行动

(论点)“关于xx一事。”

(结论)“我觉得应该xx。”

(理由)“因为xx、xx、xx等方面来看,xx都是最优秀的。”

(行动)“若能获得批准,将进行具体的导入计划。”

如何开始你的谈话——找到论点,论点由“情况+问题点”构成,从对方了解的情况开始阐述,沟通更容易。根据对方预备知识的程度,镜头的拉伸程度有所不同。

考虑的问题应该是有意义的问题,有意义的论点就应该是“能联系到行为的问题”,在思考论点时注意主题和w、h系疑问句。与工作相关的论点(问题点)的类型有以下3种。

①“原本什么是问题?”(提出问题:what)

②“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查明原因:why)

③“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检讨解决方案:how)

●结论

结论是论点的回答。结论是文章的中心,即使删去所有其他部分也应该保留到最后。

在工作中,主要会用到的论点是“提出问题”“查明原因”“检讨解决方案”,因此结论大多有这三种模式的回答。

注意!1.结论是要解决问题的,而非阐述事实;2.结论和论点不要偏离,主要有结论和论点之间产生偏差、说的人觉得结论过于理所当然而没有任何提示,3.结论放在最前,有时放在最后,听的人会疲倦。

一般情况下“结论在前”,紧接着论点阐述比较好,但是也有放在最后阐述结论的情况。

那就是阐述对于听的人来说非常严重的结论时使用。比如:在法官审判、教导员工、调岗降职等场合时使用。

●理由

把理由归纳成组,更加清晰明了,一般情况整理2~3个,开始最多4个。对于认同感不强的理由,补上“理由的理由”。通常,支撑第1层理由的第2层“理由的理由”部分会用到事实(数字或数据、过去的事例等)。

理由应该是以事实为基础而形成的。“数字/数据”作为事实是最可靠的。比较可靠的是“一般常识”和“事例的积累”,如果信赖度能达到70%~80%就可以作为理由使用。除此之外,还有“已被决定的判断”和“制度/公司内部规定”。

●有说服力的“预测”

以过去的倾向照原样持续下去为前提,再把数字或数据、一般常识、事例的列举、已决定的判断、制度或公司内部规定等作为理由可对未来进行预估。

某种程度上说,若是从过去开始有连续性的事情,那么它的可信赖度可以说是比较高的。但是对于某个不确定的未来事情,就需要通过“专家的意见”或“收集到的新闻”等方法追加理由。

在对不确定的未来进行预测时,还须找出反对意见。但是如何不被细枝末节的信息所迷惑,找出真正能成为理由的主干才是应该掌握的技能。

●行动

所谓“行动”就是阐述由谁负责在某个时间点前完成某事。一方面,关于自己的行动必须有“具体的行动(首先做什么)”和“时间轴(什么时候做)”这两点;另一方面,关于对方的行动,需要有谅解、建议、具体行动中的任意一个。

(谅解)“从下周开始将改变提案书的规格,请谅解。”

(建议)“改用哪张照片请给出建议。”

(具体行动)“请提交可以使用的照片数据。”

MECE分析法是运用框架缩短时间,框架是前人的智慧,要善于使用。

3C:Customer(市场/顾客)、Competitor(竞争对手)、Company(公司自身)

QCD:Quality(品质)、Cost(价格)、Delivery(交货期)

SWOT: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

PEST:Politics(政治),Economy(经济),Society(社会),Technology(技术)

4P: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渠道)、Promotion(推广)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