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汴京之围:北宋末年的外交、战争和人》_精选读后感_500字
(2020-02-12 09:36:21) 读后感 -
《汴京之围:北宋末年的外交、战争和人》_精选读后感500字
汴京之围,围的是国都,围的是北宋君臣,围的是大宋国运。靖康之耻,四个在历史课本上出现过多次的字,第一次真实得展现在眼前,从最早的灭辽的胜利蒙蔽双眼开始,到大厦将倾前的挣扎与无奈,直至最后轰然倒塌,北宋的亡国路走得那么悲怆和不甘。或许是因为北宋的才子风流,时代浪漫,东坡居士又是我最崇拜的古代偶像,对于北宋一直抱有好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却也知道非战之罪也,从开国时的军事制度,到帝国运转的经济制度,都是帝国机器已然腐朽的零件。
在新年音乐会上听到的第一首是《知否知否》,词谱成曲,字里行间的忧愁悲怆把人包裹得更紧,心情沉郁,看《汴京之围》,胡乱瞎想,词不是国破家亡时所写,却暗合北宋的命运,金兵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南下,“雨疏风骤”,北宋君王却仍然沉醉于繁华祥和灭辽胜利中,“浓睡不消残酒”,主和派和一些佞臣仍然歌颂文治武功说国运昌隆,“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可是山河破碎,国势衰微已成现实,“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因为叹息北宋的命运,故有此解读。
北宋悲剧可能与我们没有太大了关系,“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盛世到废墟,不需要很久。居安思危,现在我们仍要铭记。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