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战天京(修订增补版)》读后感_1100字

(2019-08-20 08:11:36) 读后感

《战天京(修订增补版)》读后感1100字

打卡#文学历史#战天京

用了累积10个小时的时间读完这本战天京。湖南长沙人谭伯牛先生,用了大量的引据标注,以上帝视角详尽的叙述了这段历史,大量的引据文言,不得不放慢阅读速度,去理解消化,好在这本书并不乏味。

本书未曾用过多笔墨去写与太平军战斗攻城掠地等战术决策,而是把曾国藩建立湘军,到打败太平军后的一些事情娓娓道来。

读本书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几点:

一,文中对于火烧圆明园的阐述角度,非英法联军而是没落的贵族所为。

二,曾国藩 曾国荃二人带领湘军采取的结硬寨 打呆长的方式,每次安营扎寨时,都做好牢固的工事,可以防治敌军的偷袭,攻打太平军时,不去过多的硬碰硬,而且采取围困的方式,从粮草经济上慢慢的把敌人消耗掉。

三、曾国藩在未打下南京城时,就拟好了奏章,同时告诉弟弟曾国荃奏折写的越简短越好,抓住朝廷更加关注的点,从这一段描述,可以看出一个文人政治家的心思缜密。

四、李鸿章率领的淮军攻克苏州后,曾国荃就攻南京不克,朝廷命李鸿章前去支援,李鸿章以各种理由进行合理推脱,不去抢功。

五、曾左二人的关系,二人性格不同,左公性子直,曾公处事圆滑,二人曲直互补。二人又都颇具才华,同为国而谋,惺惺相惜而又若敌若友,在政治上的争斗不免牺牲了郭嵩焘、李元度等人。在曾国藩死后,多年不来往的左宗棠送上一副评价很高很正直的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六、文中大量的书信来往,值得取仔细玩味,其中蕴含深刻的为人处事及官场之道。

小的时候,通过电视剧太平天国对天平天国的历史有了初步认知,后来通过多种渠道对这段历史走了一些了解,太平天国与其他白莲教,李闯王等农民运动不同的是,通过拜上帝教,给劳苦大众一个方向,一个信仰。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很多,农民起义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导,太平天国后期内部的不合,湘军的围剿,经济的困扰等等。

回到战天京这本书,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这三位湖南人,撑起了清末短暂的中兴,在当时看来,或许清王朝还有一丝希望。

补充一点,其实从湘军的组建到战天京的胜利,朝廷几乎没有出过多的军费,所以兵饷,靠的是收取厘金,也就是各种税收。

如果把湘军比作一家公司的话,从最初公司的筹建,到扩张,到分公司,到上市,结硬寨打呆仗是这家公司成功的法宝,从基础建设的牢固,分层管理,下级只听取于直属上级,而非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虽不利于沟通,但能更好的明确目标,况且这家公司不需要过多的沟通。

另外公司的融资,更多来源于税收,这些税收除用于各种费用支出外,还有结余。这是一件讽刺的事情。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